2025年7月13日至20日,在北京社會科學研究院的組織與安排下,浙江財經大學實踐團深入河北保定清苑縣,開展為期一周的經濟社會調研。團隊成員學習問卷內容,到農戶家了解相關信息,深入調查保定農村的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歷史延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7月11日晚八點,北京社會科學院的隋福民老師通過線上會議的方式,向實踐團與其他學校的同學講解無錫-保定調研的歷史背景與意義。此前,5月29日,隋福民老師也來到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向實踐團介紹了相關知識。會議內容從四個方面出發:什么是無錫保定工作調查,為什么要做第五次調查,已經完成的工作有哪些,入戶前后應該注意什么。實踐團從中感受到了歷史傳承的難得與重要,堅定了內心中對于調研工作順利完成的決心。
問卷學習:從熟悉陌生詞語到試填問卷 7月13日,成員們陸續抵達河北保定清苑縣。當晚四點,在社科院老師的教導下,實踐團與其他學校的同學們一起,反復翻看下發的問卷和調查員手冊,熟悉問卷中的問題和新概念,學習新設備和軟件的使用。教學結束后,成員們回到酒店,根據老師提供的測試材料,第一次試填問卷。
14日上午,在領隊老師的指導下,實踐團小組敲定問卷詢問方式,并以二人小組合作的形式,第二次試填問卷。通過對問卷、軟件的熟悉過程,團隊更加理解調研的目的與意義,感受到了歷史變更的洶涌澎湃;在老師的指導下,成員們初步掌握了與農戶溝通的技巧,對某些話題進行了設計,體會到了對于農戶們打心底的尊重。
入戶調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7月14日下午開始,實踐團走進農戶家中,展開深入調查。從人口結構到土地流轉,從傳統種植到特色養殖,從日常消費到以舊換新,團隊成員兩兩搭檔,帶著滿面微笑,坐在農戶家中,用拉家常的方式打開話匣子,問著這些最實在的問題,或拿著平板,或在紙上書寫,巧妙而精準地詢問,快速而精確地記錄。晚上回到酒店,成員們完善當日電子問卷后提交,修改審核員駁回問卷中的錯誤,并對填寫中發現的問題加以備注,在調查員群里反饋,逐漸形成了一個已知問題總結的共享表格。
在與農戶們的交流過程中,實踐團感受到了問卷問題落在農戶們身上的真切——不同農戶的家庭情況不同,對于不同事物的關注度與看法也不同。但無論是富裕還是貧窮,大多數的他們都認同中國發展帶來了生活的變好,也提出了自己生活中不足的方面,希望能夠慢慢得到改善,如醫療與養老保障方面。這句句話語,這組組數據,是農戶對于當下生活最真誠地關注,更是當代中國農村應該發展的方面。
實踐團成員一致認為,此次保定農村調查意義深遠,彌足珍貴。不僅與農戶、老師和同學們建立了深厚情誼,也學習到了關于農村經濟社會調研的知識與方法,準時而又準確地完成了第五次無錫保定的第一期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