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6月25日至29日,廣東財經大學“灣風新語”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在張瓊教授、黃少芬輔導員的帶領下走進廣州市番禺區沙灣古鎮,開展主題為“家訓傳薪·云端續脈”的新媒體賦能沙灣家風文化傳播實踐活動。團隊創新運用大學生綜藝、h5交互產品制作等形式,深度挖掘沙灣古鎮深厚的家風文化底蘊與特色非遺技藝,為嶺南家風數字化傳承與傳播提供青年創意。
綜藝“玩轉”非遺,鏡頭記錄家風

圖為實踐團成員拜訪沙灣飄色非遺傳承人黎偉民老師。 灣風新語實踐團 攝
在為期五天的實踐中,團隊聚焦“非遺+家風”融合,將沙灣古鎮引以為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深厚的家風家訓文化相融合,策劃并拍攝三集大學生綜藝節目《家風“灣”得轉》,力求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
第一集拜訪沙灣飄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黎偉民,成員體驗飄色人物黏土制作,感悟“精益求精”的家風。第二集成員化身“家風偵探”,在古鎮留耕堂等地尋找家風痕跡,領略“詩書世澤”等家訓傳承。第三集設置“家風詞語你畫我猜”環節,以趣味方式加深對“勤儉持家”等家風內涵的理解。此外,實踐團還采訪了茶果子非遺傳承人和水牛奶甜品店店主,體會“誠信為本”的家風如何融入市井生活。

圖為實踐團成員錄制綜藝畫面。 灣風新語實踐團 攝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訪水牛奶店主。 灣風新語實踐團 攝
總結實踐成果,共繪家風藍圖
6月27日,實踐團與沙灣街道相關部門舉行座談會,探討家風文化挖掘與傳播策略。沙灣街道團委書記朱毅,街道婦聯、古鎮旅游公司、文化傳播負責人、黨群服務中心(文體部)負責人、教育指導中心代表與團隊指導老師張瓊教授、黃少芬輔導員共同與會。街道對實踐團以新媒體綜藝活化家風文化的思路給予高度肯定,認可其利用新媒體平臺矩陣式傳播的策略。古鎮旅游公司看到綜藝項目價值,提出結合綜藝打造家風文化主題旅游路線。街道婦聯建議優化家風解說詞,融入Z世代視角,教育指導中心支持實踐團在小學開展家風宣講并建議擴大至多家學校。

圖為座談會上團委書記朱毅發言。 灣風新語實踐團 攝

圖為座談會上帶隊老師張瓊教授發言。 灣風新語實踐團 攝

圖為座談會上團隊負責人發言。 灣風新語實踐團 攝

圖為座談會開場。 灣風新語實踐團 攝
新媒體賦能,續寫家風新篇章
此次實踐是高校學子服務地方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實踐團通過新媒體平臺構建傳播矩陣,已陸續發布拍攝花絮,積累了一定關注度并引發良好互動。后續,實踐團拍攝的綜藝成片及相關素材,除通過傳統渠道展示外,還將精剪核心內容,在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等廣泛傳播,助力沙灣家風文化綻放光芒,為“百千萬工程”注入文化動能。實踐團希望以Z世代視角讓沙灣家風“活”起來、“潮”起來,實現讓家風在年輕人中“玩得轉,傳得開”的目標。

圖為灣風新語實踐團與沙灣對接方代表在校地實踐座談會后合影。 付維希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