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出真知:河科大學子走進“軸承名企”探索制造脈動
酷熱七月,青春的腳步未曾停歇。河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軸承套圈供應鏈探索”暑期社會實踐團,奔赴坐落在浙江省衢州市的金沃精工股份有限公司,開啟了為期12天的精密制造之旅。
在被譽為中國重要軸承產業基地的衢州,金沃精工以其雄厚實力成為國內高端軸承套圈的核心制造商。實踐團此行的核心課題,正是瞄準軸承“內環”——套圈這一關鍵部件展開深度調研,以期觸摸現代精密制造的強勁脈搏。軸承套圈雖小,卻在高鐵疾馳、風機轉動中承載著國家關鍵裝備的安全運行。學生們的目標明確:追溯其從原料入廠到成品流轉的全鏈條脈絡,體悟“中國精度”背后的匠造邏輯。
實踐第一天,團隊的認知便在與企業導師的密集交流中迅速拔高。面對精密車間里光澤如鏡的軸承套圈樣品,一場圍繞“表面質量生命線”的對話熱烈展開。粗糙度的把控指標如何在苛刻的客戶標準中達成?每一個精微的加工余量如何影響最終服役壽命?從車削參數的毫米優化,到磨削工序的余量控制,學子們不僅求知若渴地汲取技術養分,更嘗試以理論之“尺”,衡量質量標準的現實“刻度”。
當首日車間探訪結束,團隊沒有急于離開。大家自發組織起來,一絲不茍地擦拭參觀通道的圍欄、整理桌面零散的工具圖紙,用行動體現了河科大學子嚴謹自律的作風。“這不僅是尊重企業的勞動環境,”隊長指出,“更是時刻提醒自己,機械人的嚴謹,始于腳下、見于細微,與車間追求零瑕疵的品質哲學一脈相通。”
從課堂模型到真實現場,從抽象理論到精密工藝,12天的躬行實踐正為學生推開一扇門——領略“隱形零件”支撐宏大裝備的精密哲學。實踐的意義不僅在于習得產業鏈知識,更在于鍛造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與知行合一的實踐品格。當理論之光投向產業深處,青年學子觸摸到的,不只是一塊塊冰冷的鋼鐵,更是精密制造躍動的產業新活力,也是屬于新一代工程師的未來力量——以精工之手,為中國制造注入堅實而靈動的青春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