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二七精神”,探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2025 年 7 月 6 日至 7 日,河南工業大學糧食和物資儲備學院 “尋紅色蹤跡,探崢嶸歲月” 基層服務踐行團,奔赴二七紀念館與二七紀念堂,開展紅色歷史探尋活動,以實地走訪的方式,追溯 “二七” 革命歷史脈絡,感悟先輩們的奮斗精神,讓紅色基因在青春實踐中熠熠生輝。
2025年7 月 6 日,陽光灑在城市的街道上,踐行團成員們懷揣著崇敬與期待,踏上了紅色尋訪之旅。當二七紀念堂巍峨的建筑映入眼簾,厚重的歷史感瞬間撲面而來。這座歷經歲月洗禮的建筑,靜靜佇立在城市一隅,無聲訴說著往昔的熱血故事。成員們身著統一志愿服裝,在紀念堂前整齊列隊,目光堅定地望向這座承載歷史的建筑,一場與歷史對話的旅程正式開啟。
踏入二七紀念堂,仿佛踏入了一條時光回廊,歷史的氣息彌漫在每一寸空間。陳列架上,泛黃的史料、帶著歲月痕跡的珍貴文物,如同拼圖碎片,將眾人的思緒緩緩拉回 1923 年那段波瀾壯闊的時光。在 “京漢鐵路總工會的成立” 展區,黑白照片與詳實的文字記錄,清晰勾勒出工會籌備、組建過程中的艱辛與波折。從秘密召集工人代表商議,到克服重重阻力正式成立總工會,每一個步驟、每一次努力,都展現出早期工人運動先驅們敢為人先的勇氣與執著追求正義的決心。成員們駐足凝視,試圖透過這些靜態的史料,還原當年先驅們奔走呼吁、為工人權益奮斗的鮮活場景,感受他們在黑暗環境中點燃希望火種的堅定信念。

圖 1:成員在二七紀念館 “京漢鐵路總工會的成立” 展區參觀。 劉景元 供圖
沿著展線前行,“二七英烈” 展示區域如同一座精神豐碑,矗立在眾人眼前。墻上,林祥謙、施洋等一個個英烈的名字,莊重而醒目,每一個名字背后,都藏著一段為爭取工人權益、反抗壓迫剝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悲壯故事。身旁的雕塑,以極具張力的藝術形式,生動還原出工人階級抗爭時的激昂瞬間:緊握的拳頭、憤怒的神情、振臂高呼的姿態,仿佛能讓人聽見他們穿透歲月的正義吶喊,感受到那份寧死不屈的熱血與力量。
成員王同學站在英烈名錄前,久久凝視,輕聲說道:“這些名字和故事,不該被遺忘,是他們用生命為代價,換來了如今的光明與安穩。” 話語雖輕,卻承載著成員們對英烈深深的敬意與追思。在這片充滿力量的空間里,大家的心靈受到強烈震撼,先輩們為理想信念不懼犧牲的精神,如同一束光,穿透歷史的塵埃,照亮當下,讓年輕的靈魂真切觸摸到熱血與信仰的溫度。

圖 2:“二七英烈” 展示區的名字與雕塑。 崔康于 供圖
2025年7 月 7日,踐行團輾轉來到二七紀念館。這里的展陳,以更豐富的維度、更全面的視角,繼續講述 “二七” 革命的宏大敘事。踏入館內,一組組老照片有序排列,將當年京漢鐵路工人罷工的場景一一呈現:秘密召開的籌備會議上,工人代表們壓低聲音卻堅定地商議罷工策略;罷工浪潮席卷鐵路線時,工人們放下工具、涌上街頭,高舉旗幟、呼喊口號的畫面,透過黑白影像,傳遞出工人階級團結一心、反抗剝削壓迫的強大信念。
在展柜中,一些珍貴的歷史物件靜靜陳列:罷工期間工人用來傳遞信息的簡易工具,雖粗糙卻滿是智慧;破損的工牌上,斑駁的痕跡訴說著曾經經歷的風雨與斗爭。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如同歷史的 “活證人”,默默講述著那段艱苦卓絕卻又熱血沸騰的斗爭史。成員們放慢腳步,仔細端詳每一件展品,試圖從這些細節中,挖掘更多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感受先輩們在困境中堅守、在壓迫下抗爭的革命熱情與無畏勇氣。
紀念館的互動體驗區,成為連接歷史與當下的橋梁。成員們通過多媒體資料,直觀了解 “二七” 革命對中國工人運動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 —— 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頂點,彰顯了工人階級作為重要革命力量的擔當,更為后續革命斗爭積累了寶貴經驗、注入了精神動力。在互動體驗中,成員們或駐足觀看專題影片,或參與模擬場景互動,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對 “二七” 革命的理解不斷加深,先輩們的精神也在這一次次的聆聽與體驗中,深深烙印在大家心中。

圖 3:成員在二七紀念館特色展區前留影。 劉景元 供圖
為期兩天的尋訪活動中,踐行團成員們的身份,始終在 “歷史參觀者” 與 “紅色精神傳承者” 之間切換。在二七紀念堂與紀念館的每一個角落,他們認真聆聽講解,不放過任何一個歷史細節;仔細研讀史料,用筆尖與鏡頭記錄下珍貴的畫面,努力將 “二七” 革命的歷史脈絡、精神內涵,以文字與影像的形式留存。活動間隙,成員們圍坐交流,分享各自的感悟與收獲。有人說,通過這次尋訪,才真正理解 “二七” 革命不是課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先輩們用熱血書寫的滾燙篇章;也有人表示,先輩們為理想、為正義不懼犧牲的精神,將成為自己今后學習與生活中勇敢擔當的動力源泉。
此次 “尋紅色蹤跡,探崢嶸歲月” 活動,河南工業大學糧食和物資儲備學院的學子們,以腳步丈量歷史,用行動感悟精神。二七紀念館與二七紀念堂的紅色印記,不僅是城市發展的歷史坐標,更成為激勵當代青年奮進的精神源泉。當年輕的身影穿梭在歷史場館中,紅色基因正悄然在新一代人心中傳承、扎根。先輩們的奮斗精神,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炬,將化作學子們前行路上的動力,推動他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續寫屬于青年的擔當篇章,以青春之我,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力量。

圖 4:糧食和物資儲備學院學子在二七紀念堂前合影。 劉景元 供圖
(通訊員 劉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