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清晨,湖北大學知行學院“紅曜一心”志愿服務隊迎著朝陽奔赴竹山縣桃花源,與張振武小學五年級學生及中國地質(zhì)大學實踐團隊匯合,在竹山縣文旅產(chǎn)業(yè)中心的組織下,共同開啟了一場融合紅色教育、國防體驗與非遺傳承的“大手拉小手”夏日研學之旅。
在竹山縣施洋烈士紀念館,大家并肩肅立,聆聽革命先驅(qū)施洋的壯烈事跡。一件件斑駁的文物、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影像,將“勞工律師”為信仰獻身的精神深植于青少年心間,紅色血脈在無聲中賡續(xù)傳承。
圖為隊員與孩子們在施洋紀念館聆聽紅色故事。陶曉玥 供圖
國防教育基地內(nèi),履帶轟鳴點燃實踐熱情。“紅曜一心”隊員與孩子們組成“戰(zhàn)友”,共同駕馭迷你坦克穿越模擬戰(zhàn)場。大學生緊握操縱桿,孩子們專注觀察“敵情”,協(xié)作闖關的歡笑與汗水,凝結成生動的國防教育課。
圖為團隊成員與孩子協(xié)作體驗迷你坦克。謝雨欣 供圖
午后,竹山庸國府大酒店化身勞動課堂。大學生手把手教授孩子們搟皮、填餡、捏合餃子。面粉沾上稚嫩的臉龐,形狀各異的餃子翻滾下鍋,傳統(tǒng)美食的制作過程串起濃濃溫情,更讓“自己動手”的勞動精神浸潤童心。
圖為成員們與孩子們成果展示。王清逸 供圖
文化探索的步履延伸至九華山森林公園的蒼翠林海與上庸文化腹地。圣水湖碧波之上,游船載著歌聲駛向歷史深處;上庸博物館內(nèi),千年的青銅器與簡牘揭開古庸國神秘面紗。在非遺手工坊,稚嫩的小手在志愿者引導下,將彩紙化作靈動窗花,將珠串編成精巧飾品,傳統(tǒng)工藝的種子悄然播撒。
圖為隊員為孩子們講解古庸國歷史文物。謝雨欣 供圖
圖為大學生耐心指導小學生進行剪紙創(chuàng)作。謝雨欣 供圖
此次活動是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的重要篇章。服務隊成員在返程時感慨:“我們牽著孩子們的手走過紅色地標、山水詩畫與非遺工坊,不僅是陪伴,更是將家國情懷與文化自信的種子,親手種進新一代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