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農大軟件學院三下鄉活動紀實:科技賦能紅色傳承 青春聚力鄉村振興
本報訊(通訊員 張敏航)2025 年 7 月 3 日,江西農業大學軟件學院 “碼上實踐” 暑期營隊在前山村開展系列三下鄉活動,以科技小院實踐考察、紅色劇本殺主題教育及素拓互動游戲為載體,推動高校資源與鄉村教育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一、科技小院實踐:高校智力下沉 賦能產業發展
7 月 3 日上午,營隊成員在楊玲玲老師帶領下走進余干縣百拓有限公司 “科技小院”。在蔬菜大棚與養殖基地,農戶詳細講解大豆種植從選種育苗到田間管理的全流程,以及玉米培育、農產品銷售等環節,江西農大師生與農戶就大棚溫控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治等實操問題展開交流。午飯后,三下鄉成員邵佳蕊以 “青年建功,鄉村振興” 為主題開展微黨課,從國防建設與農業發展的關聯性切入,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闡釋青年學子如何通過技術創新、知識下沉助力鄉村產業升級,現場村民與營隊成員圍繞 “數字農業技術落地” 等話題熱烈探討。
“科技小院讓理論知識與農業實踐無縫對接,也為農戶帶來了高校的智力支持。” 楊玲玲老師表示,該項目搭建起 “產學研” 一體化橋梁,推動高校技術資源與鄉村產業需求精準匹配,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新路徑。
二、紅色劇本殺:童心演繹歷史 傳承革命薪火
為紀念建國 75 周年、紅軍長征 90 周年,3 日下午,營隊在前山村文化實踐站開展 “紅色劇本探史跡,童心演繹承薪火” 主題活動。團隊精心編寫《時光圖書館的紅皮書》劇本,將 “八角樓的燈光”“雷鋒補襪子” 等革命故事轉化為互動劇情,設置 “傳遞密信”“模擬鉆井” 等趣味任務,并制作含卡通形象的角色卡、圖文線索卡,準備紅皮書模型、密碼本等安全道具。
活動以主持人 “時光隧道” 劇情導入拉開序幕,兒童抽取毛澤東、雷鋒等角色卡后,志愿者扮演的 “紅色英雄 NPC” 通過簡化故事與肢體動作傳遞精神內涵:劉勁松演繹 “八角樓的燈光” 詮釋艱苦奮斗,曾繼賢以 “補襪子” 場景傳遞助人為樂,蘇孟生通過模擬鉆井動作展現拼搏精神。互動環節中,“小聽提問挑戰”“小幫服務考驗”“英雄技能學習” 等任務讓兒童在角色扮演中深化認知 —— 扮演 “小聽” 的兒童向雷鋒 NPC 提問 “為何堅持助人”,分組跟隨劉胡蘭 NPC(邵佳蕊)學習 “勇敢站姿” 并合影。活動尾聲,周恩來 NPC(盧泓希)為完成任務的兒童頒獎,全體齊喊 “傳承紅色精神,爭做時代新人” 口號閉幕。
“劇本殺讓紅色歷史從書本走向生活,解決了鄉村兒童紅色教育參與度低的問題。” 活動負責人介紹,劇本經老黨員審核確保歷史準確性,通過適齡化任務設計(如低年級用圖片線索、高年級用文字謎題),讓兒童在沉浸式體驗中理解 “勇敢、奉獻、團結” 的精神內核。
三、素拓游戲 “你追她跑”:趣味互動破冰 凝聚團隊合力
7 月 4 日,營隊組織 “你追她跑” 素拓小游戲,全體實踐人員與前山村兒童共同參與。游戲規則設定:參與者以三人一組組隊,指定 1 名 “追人者” 與 1 名 “被追者”,“被追者” 可隨時貼入任意小隊,此時小隊最外側成員自動成為新 “被追者”,循環追逐直至有人被抓。志愿者全程跟隨引導,保障年齡較小參與者的安全,現場笑聲不斷,兒童與實踐人員在奔跑協作中打破陌生壁壘,形成輕松融洽的互動氛圍。
“游戲通過無競技性的趣味設計,讓團隊默契在歡聲笑語中提升。” 營隊成員表示,此類活動不僅增進了實踐人員與鄉村兒童的情感交流,更以 “朋輩互動” 模式為后續三下鄉工作奠定信任基礎,展現了 “青春扎鄉土” 的實踐活力與人文關懷。
四、活動綜述:三維賦能鄉村 書寫青春擔當
此次三下鄉活動以 “科技賦能、文化傳承、情感聯結” 為主線,構建 “實踐考察 + 教育體驗 + 團隊建設” 的立體化服務體系:科技小院推動農業技術下沉,填補鄉村產業發展的技術缺口;紅色劇本殺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形式,填補鄉村紅色體驗式教育空白;素拓游戲促進城鄉群體情感融合,構建 “高校 — 鄉村” 雙向賦能的橋梁。
“三下鄉是青年學子了解國情、服務社會的重要平臺。” 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此類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鄉村振興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以科技賦能、文化傳承的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作者:張敏航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