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至7日,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聲影逐夢”實踐團在四川綿陽北川羌族自治縣,開展為期7天的“低空經濟探索+航空科技推廣+法律普及及文化保護”實踐活動,響應國家低空經濟戰略,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內容大致包括:參觀調研北川無人機綜合測試基地、與北川縣委黨校薛校長面談、參觀北川巴拿恰廣場、走訪入戶孤寡老人宣傳低空經濟與法律知識等活動項目。

團隊成員抵達北川縣永昌機場合照 嚴郎文攝
7月3日至4日,實踐團首站探訪北川永昌通用機場,深入停機坪、指揮塔臺及無人機調度中心,了解當地作為全省首批低空經濟試點縣,以無人機物流、航空研學等打造“羌山低空走廊”的實踐。在永昌機場的通航產業研學中,實踐團深入北川低空經濟主動脈,通過真機操作觀摩、親證科技如何為羌鄉振興插上騰飛之翼。這場‘低空探新航’實踐,既為學子開拓了產教融合新視野,也為北川繪制出‘藍天賦能青山’的振興新畫卷。
團隊拍攝《科技創新·北川啟航》宣傳片,計劃通過學院新媒體推廣。機場負責人諶工稱,大學生用專業視角講好低空經濟故事,為羌鄉孩子播下希望;技術員李強認為,這種青年視角讓高精尖技術更易被基層接受。

團隊成員調研參觀機場內部場地 嚴朗文攝
7月6日,團隊分兩組行動:一組走進巴拿恰羌族商業街,體驗羌繡、羌笛等非遺,拍攝《羌笛聲里的巴拿恰》短片,帶網友“云游”羌寨;另一組赴遂寧鹽亭縣嫘祖鎮大仁村,調研高粱種植,與農戶交流低空經濟對農業的影響。期間,團隊還與北川縣委黨校薛校長座談,并入戶向孤寡老人宣傳低空經濟與法律知識。

成員在巴拿恰廣場門口拍攝宣傳視頻 嚴朗文攝
在離開北川的最后一天,進行活動總結時,實踐團隊隊長這樣說道:“當永昌機場的無人機掠過羌鄉的青山,當巴拿恰的羌笛聲飄進我們的鏡頭,當王奶奶用顫抖的手握住‘無人機送藥’宣傳單——這七天的北川行,早已超越了一次普通實踐。‘低空探新航’探的是科技賦能鄉村的無限可能,‘文化守匠心’守的是民族血脈里滾燙的信仰。”此次實踐超越普通活動范疇,既探得科技賦能鄉村的可能,也體會到守護民族文化的意義,將以專業所學回應基層需求,讓青春答卷留在這片熱土。
文字|潘茜姚卓悅
圖片|嚴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