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尚鄉韻·博物拾光”:青年志愿者走進城區
2025年6月22日,一場融合健康飲食與城市記憶的志愿服務活動在馬鞍山市開展。來自藝術設計學院青年志愿者們齊聚城區公益素食館與市博物館,以“食尚鄉韻·博物拾光”為主題,通過志愿服務與文化展覽相結合的方式,為城市生活注入青春活力,探索“飲食+文化”賦能當地民生服務的新可能。
素味飄香里,傳遞健康與城憶
在馬鞍山市城區公益素食館,“素食服務組”的志愿者們正忙著和前來就餐的市民一起制作特色素餐。從挑選本地應季蔬菜到復刻老城區傳統素食擺盤,志愿者們邊學邊做,還不忘向大家講解“低碳飲食”“食材溯源”等知識。

活動中,志愿者們還發起了“城味素談”分享會,邀請老市民講述城區傳統素食習俗——從老字號素菜館的招牌菜到節慶日的素食禮儀,這些藏在美食里的城市記憶被一一記錄,將與收集到的傳統食譜一起,匯編成《城市素食文化手冊》,成為留住城市味道的“味覺檔案”。

文物會說話,展覽里讀懂城市飲食史
志愿者們走進馬鞍山市博物館,“食器里的城事”專題展區駐足其間,一張張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糧票印著城區老百貨大樓的圖案,老式保溫飯盒曾是工廠職工帶飯的“標配”,這些帶著生活溫度的展品,瞬間拉近了志愿者與過往歲月的距離。繼續參觀這場展覽,只見其中精選了許多與城市生活緊密相關的老物件:老式搪瓷碗、糧票布票、老字號素食館舊菜單、傳統食盒等,搭配著圖文解說,志愿者們從中清晰了解到馬鞍山城區飲食的變遷軌跡,那些藏在器物里的生活故事,也隨之變得鮮活起來。

跨界聯動中,激活城市文旅新活力
活動期間,志愿者們還通過問卷和訪談,收集市民對素食文化、文化展覽的需求與建議。“大家希望多搞點適合老年人的健康素食體驗,也想讓城區的老味道通過新方式‘火起來’。”志愿者們認真聆聽。這些反饋將成為后續優化項目、豐富城區文化服務的重要依據。
“用青春力量豐富城市文化生活,讓健康理念融入日常,讓城市記憶活在當下,這是志愿者們開展活動的意義所在。”未來志愿者們將繼續完善“飲食+文化”的服務模式,讓更多青年參與到城區民生服務的實踐中,讓城市的“食”與“韻”綻放更持久的光彩。

——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