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至9日,貴州中醫藥大學骨傷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深入黔南州龍里縣,開展以“專業賦能健康中國,青春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通過醫療義診、科普宣教、文化傳承、紅色教育、產業調研等系列活動,累計服務群眾超2000人次,發放常用藥品1113盒,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中醫青年的責任擔當。
骨傷學院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出征儀式合影
健康關懷進校園,科普教育潤童心 7月4日,實踐團抵達龍里縣灣寨小學。針對青少年脊柱健康問題,團隊開展全覆蓋式脊柱側彎篩查,為237名學生建立健康檔案,并通過動態演示、互動問答等形式講解“三正三避”防護口訣。實踐團在此開設中醫藥文化課堂,以“薄荷醒神”“丁香降逆”等生活案例解析中藥原理,指導小學生制作驅蚊香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可觸摸的實踐體驗。同時,實踐團為同學們開展遵義會議精神專題宣講,通過歷史照片、革命文物復刻品等載體,帶領學生重溫長征故事,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紅色種子。
實踐團為灣寨小學學生開展脊柱側彎篩查

實踐團帶領灣寨小學學生制作中藥香包

實踐團在灣寨小學宣講“無處不在的中醫藥”
醫療服務進社區,惠民舉措暖人心 7月5日至9日,實踐團在灣灘河鎮羊場社區、谷腳鎮云龍社區及龍里縣社會養老服務中心設立臨時醫療咨詢服務站。實踐團師生為群眾提供血壓監測、骨傷疾病診療咨詢、脊柱側彎檢查等診療服務,累計完成診療超1000人次。針對零工驛站的零工、養老中心的老年人等群體常見病,實踐團精心準備骨傷科常用藥品,耐心答疑,逐一說明用法用量,獲得一致贊譽。
實踐團為羊場社區群眾提供診療服務

實踐團為云龍社區群眾提供診療服務

實踐團為社會養老服務中心老年人提供診療服務
產業調研拓視野,農醫融合謀新篇 7月7日,實踐團走進灣灘河農業公園。在智能溫室中,工作人員詳細介紹“稻菜輪作”全產業鏈模式及蔬菜種苗直供粵港澳的運營體系。在交流中,實踐團師生深刻認識到生態農業與中醫藥產業融合發展的廣闊前景,結合專業優勢,提出“大棚邊角種植板藍根”的改進建議,既可固氮改土,又能提升土地利用率,獲得園區工作人員的高度肯定。
實踐團參觀灣灘河鎮現代農業公園

實踐團采訪灣灘河鎮現代農業發展情況
紅色教育鑄魂魄,革命精神永傳承 7月6日,實踐團來到觀音山紅軍戰斗遺址。講解員深情講述紅軍戰士英勇作戰的感人事跡,黨員師生在戰斗遺址重溫入黨誓詞,堅定理想信念。同時,實踐團參觀了當地革命教育實踐基地和野生菌市場,系統了解了觀音村“特色農業+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實地調研并總結了休閑旅游、美麗鄉村、生態建設、鄉村體驗四位一體的鄉村旅游“方案”。
實踐團在觀音山紅軍戰斗遺址重溫入黨誓詞

實踐團參觀觀音山野生菌市場
校地攜手促發展,協同育人譜新篇 7月8日,實踐團走進龍里縣中醫院。骨傷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安軍副教授以“中醫內科疑難病辨治思路”為題,分享“辨證準確、病機明晰”等六步診療法則,結合臨床案例解析自擬方劑在治療外感病、脾胃病中的運用。實踐團還參觀了龍里縣中醫院骨科科室文化走廊,詳細了解基層醫療人才需求,為后續校地合作奠定基礎。
王安軍副教授分享“中醫內科疑難病辨治思路”合影

實踐團參觀龍里縣中醫院骨科科室文化走廊
此次社會實踐,實踐團師生以“服務者”“學習者”“傳承者”的多重身份,在基層一線錘煉本領、增長才干,獲得中國新聞網、龍城視界等媒體的廣泛報道。學院團委將持續深化“實踐育人”模式,推動專業教育與鄉村振興需求精準對接,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貴州中醫藥大學骨傷學院團委
2025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