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學計網學院三下鄉:探秘文博地,以數字之力傳文化薪火——大同博物館實踐行
數字技術賦能,讓文物“活”起來
大同博物館建筑風格獨特,雙“S”造型融合胡漢文化元素。館內17萬余件(套)文物中,北魏、遼金文物極具特色。實踐隊運用計算機技術,為館藏重點文物建立數字化檔案。隊員們通過高精度建模、圖像識別技術,對司馬金龍墓石雕柱礎、北魏俑等文物進行三維掃描與信息錄入,生成可交互的數字文物模型,實現文物信息的永久保存與便捷查閱。
同時,他們開發了“文物AR導覽系統”,游客通過手機掃描文物,即可查看其3D模型、歷史背景與講解音頻,讓文物欣賞更具沉浸感。該系統在博物館試點期間,受到游客廣泛好評,有效提升了文化傳播效率。
文化數據挖掘,助力文旅發展
基于對博物館文物數據的整理,實踐隊開展“文化數據挖掘”工作。他們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梳理大同歷史文化脈絡,為博物館設計游客行為分析模塊,通過分析游客參觀路徑、停留時長等數據,優化展廳布局與講解服務。
此外,隊員們還為大同文旅部門開發了“文化資源數據庫”,整合博物館、云岡石窟等文旅資源信息,支持文旅項目的數字化管理與智能推薦,助力大同打造“數字文旅”新名片,推動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