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以青春之名 書寫成長答卷
自2021年成立至今,文理七彩少年教育服務隊已為襄陽市谷城縣、宜昌市枝江市以及興山縣等地超過1000名留守兒童開設了近2000節特色課程,累計服務超5000人次,總志愿服務時長近1萬小時,榮獲由團中央頒發的“優秀團隊”、省級“優秀志愿服務團隊”“優秀團隊”等榮譽,累計團隊榮譽8項,個人榮譽60余項。

2024年,團隊再啟新程,成功入選“七彩假期”“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國家級示范團隊和學校唯一 “三下鄉”社會實踐國家級重點團隊,續寫關愛新篇章。
02雙線并進 詮釋教育溫度
2024年暑假,團隊創新啟動“藝術賦能+暑期學堂”雙線行動:教育分隊深入宜昌市興山縣建陽坪小學,開展為期15天的支教振興活動,累計服務900余人次;藝術分隊扎根武漢多聞社區,完成7面共計70平方米的社區墻繪及書屋建設。
藝術分隊頂著烈日奮戰15天,從粉筆構圖到顏料精修,逐步完成社區頂樓墻繪工程。團隊在保證藝術品質的同時,將文明建設理念融入創作,使老舊墻體煥發新生。

03深植紅色基因 助力鄉村振興
文理七彩少年教育服務隊積極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后進行革命根據地實地走訪、鄉村調研、文明旅游宣傳等活動。通過走訪劉子泉紅色革命根據地,團隊成員深化了對愛國主義的理解,感受到革命先輩堅定無畏的精神。在昭君村的文明旅游宣傳活動中,團隊成員共同制作了倡導文明旅游海報,提醒游客尊重當地文化,保護環境,共同營造和諧美好的旅游氛圍。團隊還充分利用當地紅色資源,深入居民家中開展鄉村調研走訪。針對當地留守兒童數量較多、心理健康支持相對匱乏等問題,團隊計劃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數據,形成詳盡的報告,為鄉村振興貢獻出一份力量。
04實踐+傳播的雙輪驅動
年度活動中,團隊已構建起“實踐+傳播”雙輪驅動模式:32篇外宣報道被學習強國、央視頻、《人民日報》等權威平臺報道,10萬+閱讀量讓更多人看見鄉村教育需求。團隊還得到上級部門肯定,特別授予團隊榮譽錦旗及獎狀,并榮獲湖北省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優秀團隊”、收到了共青團武漢市委的感謝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