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與“百千萬工程”行動號召,動員青年學生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產業潛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2025年7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東揚隊突擊隊奔赴廣東省云浮市,圍繞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特色農產品,開展了為期一周的一系列實地調研、宣傳推廣以及交流探討活動。隊員們扎根鄉村腹地,通過走訪傳承基地、企業工廠、村委會及供銷社,與傳承人、農戶、基層干部深入交流,以青春力量探尋傳統技藝的傳承創新路徑與特色產業的發展之道,為鄉村振興注入鮮活動能。
深耕非遺沃土,探尋傳承新徑
云浮大地上,多項非遺技藝歷經歲月沉淀,仍在當代煥發生機。東揚隊循著歷史的脈絡,深入非遺傳承現場,觸摸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溫度。
在大江鎮,隊員們探訪了承載著云浮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江豆豉廠,見證了三代人接力守護“一罐香”的故事。第二代傳人黃山雄堅守“癟的蟲蛀的,一粒都不能進缸”的篩選原則,對原料品質的執著令人動容;第三代傳人黎海泉則在堅守傳統工序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研發出開罐即食豆豉醬,他和妻子何澤婷一起架起鏡頭,直播曬場翻缸場景,讓全國網友直觀感受“赤手翻缸、陶缸冒泡”傳統工藝的魅力。黎海泉還給村民傳授一些技術,“讓手藝扎得深”,讓豆豉香在鄉村扎下了根。調研團在濃郁的豉香中,深刻體會到守藝人對工藝分寸的堅守與對初心溫度的傳承。
在郁南縣,隊員們追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禾樓舞的蹤跡。在云浮市文化館,通過歷史照片與文字記載,初步勾勒出這一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老舞蹈的傳承脈絡;在圖書館,隊員們翻閱地方志與學術論文,進一步明晰了禾樓舞作為南江文化重要分支的文化內涵。隨后,隊員們走訪了民間藝人傅先生,他數十年如一日堅守禾樓舞傳承,親手制作道具、走進課堂教學,即便面臨資金短缺、傳承人匱乏等困境,仍堅信只要堅持,禾樓舞定能煥發新彩。在蘭寨村,隊員們了解到該村作為禾樓舞重要傳承地,正積極探索非遺文化的活化路徑,盡管面臨年輕人外出、資金籌措等挑戰,當地仍在努力讓這一古老藝術舞向更遠的未來。
聚焦特色農產,激活產業動能
除了流淌在時光里的非遺技藝,云浮的特色農產品同樣蘊藏著鄉村振興的密碼。在新興縣這片沃土上,涼果、蜂蜜、香荔等物產正以獨特的姿態,書寫著“土味”變“風味”的轉型故事。
走進“中國涼果之鄉”的街頭巷尾,涼果的酸甜香氣撲面而來。當地專賣店多采用“線下零售+線上微信訂購”模式,話梅、青梅等傳統品類常年占據暢銷榜,熟客一個電話就能收到熟悉的滋味。更令人驚喜的是涼果的跨界創新,當地一家飲品店的話梅檸檬茶,用本地話梅與檸檬、茶香碰撞出豐富層次,上架半年便成爆款,不少顧客喝完還會帶罐話梅走。在廣東甜心屋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傳統腌漬工藝與現代化生產線并行,16道工序里的“自然日曬”堅守,讓涼果既保留本味又適應市場。河頭鎮料坑村的土特產展銷館,村支書通過邀請美食達人直播,讓涼果走向更廣闊市場,成為助農增收的重要力量。隊員們還走進河頭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直播間,分工展示涼果、講解工藝、現場試吃,酸甜的表情逗得網友發彈幕互動,讓更多人隔著屏幕感受到涼果的魅力,為這一特色產業圈粉無數,提升了產品知名度。
從酸甜交織的涼果轉向甘甜醇厚的蜂蜜,當地的“甜蜜事業”同樣故事滿滿。沿著河頭鎮的蜿蜒山路深入深山,150個蜂桶整齊排列,中華蜂在花叢間穿梭。深山里的蜂農袁日炳養殖中華蜂已有百年歷史,蜂蜜品質純正,但面臨產量不穩定、銷路梗阻等問題;禪蜜加工廠通過統一回收蜂蜜、標準化過濾檢測、開發多元化品類、對接銷售渠道,將“原蜜”轉化為“商品”,推動產業規;l展;步郎村村委會牽頭成立養蜂合作社,計劃打造“河頭禪蜜”品牌,融入六祖故里的禪宗文化,為蜂蜜注入文化附加值;料坑村的土特產展銷館積極轉型為“產業服務站”,協助蜂農辦理資質、搭建線上平臺,并計劃聯合調研團開展“蜂農主播”培訓,打通蜂蜜外銷的“最后一公里”,讓深山里的堅守通過鏡頭走向全國,讓更多人知曉這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盛夏時節,該縣的荔枝山頭綴滿紅果。新興香荔這一承載數百年貢品榮光的“嶺南珍果”,正迸發多維價值。料坑村黨總支書記鄭東平與塔腳村黨總支部書記葉雷飛介紹了香荔的悠久歷史、獨特品質,并重點分享了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村民增收的成功經驗;當地農莊更以“荔枝宴”破圈,招牌菜“荔枝浸雞”讓果香與肉鮮交融,吸引珠三角食客慕名而來,帶動民宿預訂量翻番,成為“農文旅融合”的生動注腳。甚至連被風雨折斷的荔樹枝干,也在伍氏根雕藝術館里獲得新生——非遺傳承人將荔木轉化為精美的根雕作品,實現香荔從鮮果到果木的全產業鏈價值延伸。隊員們還前往眾益香荔種植基地,親身體驗疏果等農事操作。這次農事體驗讓隊員們對“新興香荔”產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種高品質的水果,不僅在本地市場備受青睞,通過電商直播等渠道,還能遠銷全國各地。隊員們紛紛表示,要將這次體驗的感悟融入到后續的宣傳推廣工作中,讓更多人了解“新興香荔”背后的故事,助力產業越做越強,進一步激活當地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動能。
青春力量賦能,實踐成果豐碩
在此次實踐活動中,東揚隊隊員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將理論知識與實地調研相結合,以“參與者”與“賦能者”的雙重身份,將青春智慧融入鄉村振興。他們通過與傳承人、農戶、基層干部的深入交流,詳細記錄了非遺項目的傳承故事與特色農產品的發展歷程,形成了豐富的一手資料;在觀摩生產與直播現場后,為傳統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青春視角的建議,如為蜂蜜產業提出挖掘蜂農故事、設計特色包裝,為禾樓舞制作周邊文創產品等;隊員們還親身體驗直播帶貨,在供銷社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直播間向全網推介大江豆豉、新興涼果、香荔等農產品,助力產品知名度提升,為拓寬銷售渠道貢獻了力量。
從非遺工坊到田間地頭,從直播間到村委會,東揚隊的足跡遍布云浮的山山水水。此次實踐活動,不僅讓東揚隊隊員們深入了解了云浮市非遺文化與特色農產品的發展現狀,更讓他們以實際行動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未來,隊員們將繼續總結調研經驗,將實踐成果轉化為助力地方產業發展的具體方案,讓青春力量持續為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添磚加瓦,讓云浮的非遺之美與農產之香,飄向更遠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