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安徽農業大學食品與營養學院赴懷寧縣黃墩鎮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實踐地開展了為期三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以實地行動深入紅色教育一線,通過參觀鄧稼先生平陳列館,沉浸式學習當地紅色文化,在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圍繞“‘莓’好懷寧行,助鄉村振興”的核心目標,團隊聚焦產業實踐,先后走進皖西南綜合試驗站及當地知名食品企業工廠開展實地調研。通過與科研人員、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詳細記錄懷寧縣藍莓產業的種植技術應用、加工流程優化、市場渠道拓展等現狀,精準梳理產業發展中面臨的技術瓶頸、品牌建設、產業鏈延伸等實際難題,并結合專業知識初步探討發展建議。此次實踐中,團隊通過深度走訪、座談交流等實踐形式,全面掌握了藍莓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實際情況,為后續針對性地貢獻青春智慧與專業力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校企同心謀創新產教融合促發展 實踐隊聚焦鄉村產業創新發展,以實地實踐為核心,首站深入皖西南綜合試驗站。在試驗站站長的帶領下,隊員們走出課堂、走進田間,將理論學習融入實踐探索,把書本知識轉化為直觀的科研實踐;在泥土芬芳中踐行“將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科研初心。座談會上,隊員們與徐站長展開研討,讓每一次實踐發現都成為校企協同創新的靈感來源。從試驗站的技術驗證到科技小院的落地實踐,校企雙方以“實踐育人為紐帶、技術創新為核心”,讓科研成果在田間扎根,更讓青年學子在實踐中成長,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產教融合的鮮活動能。
二、深訪產業一線,實踐助農興邦 企業實踐環節,團隊先后走進永豐食品廠和久越藍莓園。通過與負責人交流詳細了解到永豐企業30家門店的市場布局、數字化配送體系及產品銷售數據,重點聚焦藍莓深加工瓶頸,針對藍莓貢糕研發中存在的保質期問題,主動結合專業知識提出相關意見。通過系列實地走訪、技術觀察與深度交流,團隊全面掌握了懷寧藍莓從種植到加工的全產業鏈現狀,為后續精準賦能產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奠定了扎實的實踐基礎。
團隊走訪久越藍莓園,與蔡老板交流種植經驗,了解到園區品種優化、氣候適應性種植及深加工探索成果,如開發多種衍生產品、聯名合作等,同時關注到設施投入壓力、人才短缺等挑戰。隊員結合專業所長,向蔡老板講解短視頻引流、直播帶貨技巧,演示電商平臺店鋪運營方法,結合藍莓采摘場景、深加工產品設計內容創作思路。通過實操教學與案例分享,助力果園突破銷售地域限制,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產業發展動力,為鄉村特色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實踐支持。同時,通過實地體驗采摘,隊員也收獲產業知識與實踐感悟,深刻體會新農人堅守與創新對鄉村振興的意義。
三、紅韻鑄魂,產業賦新 在張晶晶老師的帶隊講解下,團隊來到鄧稼先生平史料館進行參觀學習。過程中,隊員們聚焦“兩彈一星”歷史脈絡,通過細看史料實物、記錄關鍵事跡,全面梳理鄧稼先投身國防科研的奮斗歷程,深入挖掘其嚴謹治學、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核及清正家風的傳承故事。此次實踐不僅讓隊員們在實地探訪中具象化理解了紅色革命文化的精神內涵,更通過鮮活的模范事跡凝聚起奮進力量。
在學習紅色精神的同時,團隊也圍繞“紅韻鑄魂,產業賦新”展開實踐思考,結合當地資源提出特色IP打造的初步構想。隊員們建議以史料館為核心,規劃“紅色研學路線”,將鄧稼先精神故事與田間實踐相結合,設計“重走科研路”主題體驗環節;針對紅色文化傳播,提議聯合校園文創團隊開發紅色主題農產品包裝、精神紀念手作等IP衍生品。這些基于實地調研的想法,為當地紅色文化與產業融合的特色IP建設提供著校企協同的實踐思路。
四、藍韻科普進社區實踐惠民暖人心 調研結束后,團隊走進社區開啟知識科普實踐活動。
科普課堂上,隊員們用果園實拍的藍莓圖片搭配童趣語言展開講解,還通過各種互動游戲,讓孩子們在歡笑中了解藍莓知識。針對社區居民,團隊不僅發放通俗易懂的藍莓種植技術手冊和營養科普宣傳單,更通過問卷調研收集大家對本地藍莓產業發展建議等關鍵信息,為校企合作助力鄉村產業優化提供有效信息。讓社區群眾既學到實用知識,也更直觀地了解家鄉特色產業的發展潛力。這場“調研成果轉化+精準科普服務”的實踐活動,讓藍莓產業的“藍韻”走進千家萬戶,也讓產教融合的惠民價值在社區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