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淄博市科技館與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小小科學家”科普社會實踐團聯合打造的為期5天的這一特色活動,順利進入第二天的舞臺劇排練階段。此次活動旨在通過戲劇這一生動形式,全面提升青少年的語言表達、舞臺表現與團隊合作能力,而第二天的排練課程,更是在老師們的精心設計下,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深度感受戲劇的獨特魅力。
精雕細琢:臺詞與情感的雙重淬煉
當天的排練從扎實的基礎訓練拉開帷幕。老師們深知,臺詞是戲劇表演的基石,情感則是戲劇的靈魂。因此,他們首先帶領同學們逐句分析劇本臺詞,從發音的準確性到語速節奏的把控,都進行了細致入微的糾正與指導。更重要的是,老師們著力引導孩子們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特點和當下的情緒狀態。“想想如果是你,此刻會帶著怎樣的情緒開口?”這樣的引導語貫穿在排練過程中,促使孩子們將自己代入角色。

在分組對詞環節,每個孩子都全身心投入,為所扮演的角色反復打磨臺詞,力求每一個字都能精準傳達角色的心聲。飾演“弟弟”的同學,起初語氣中帶著一絲刻意的懶散,在老師的耐心點撥下,逐漸領悟到角色的真實狀態,將語氣調整得自然又貼切;而扮演“姐姐”的同學,通過不斷揣摩,巧妙地運用語氣的抑揚頓挫和豐富的表情變化,把姐姐那種既嚴厲又飽含關愛的復雜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指導老師始終穿梭于各個小組之間,密切關注著孩子們的表現,一旦發現問題便及時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角色,讓每一句臺詞都充滿生命力。
師生同臺:創意與靈感的激情碰撞
休息時間,老師們的精彩示范成為了排練場上的一大亮點。他們親自走上舞臺,用生動傳神的演繹為孩子們展示角色的塑造方法,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力。當老師扮演的“府庫小吏”躡手躡腳、鬼鬼祟祟地模仿偷銅錢的樣子時,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在歡笑之余,孩子們對這個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行為特點有了更為直觀、深刻的理解,為自己的表演積累了寶貴的素材。

排練過程中還巧妙穿插了即興小劇場環節,這一環節為孩子們提供了充分發揮創造力的空間。老師們鼓勵同學們打破劇本的束縛,自由發揮動作與表情,大膽提出關于場景搭建的創意構想。有的孩子為“縣令升堂”這一場景設計了極具夸張色彩的驚堂木動作,讓整個場景瞬間充滿了威嚴與戲劇性;還有的孩子為“水滴石穿”的科學原理講解部分添加了一系列通俗易懂的手勢,將抽象難懂的科學知識變得鮮活生動、易于理解,讓科學與藝術在舞臺上完美融合。
收獲與成長:見證堅持的力量
經過兩天的排練,孩子們不僅在表演技巧上有了顯著的提升,更深刻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一位參與演出的同學在分享感受時說道:“就像‘水滴石穿’的故事一樣,只要每天努力一點點,最后一定能演好角色!”這句話不僅是對自己的鼓勵,也道出了所有孩子在排練中的感悟與堅持。
戲劇教育的意義遠不止于教會孩子們表演,它更是一個培養孩子們表達能力、合作精神與創造力的綜合課堂。在這個課堂上,孩子們學會了傾聽他人、配合伙伴,也學會了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和創造。

舞臺劇排練的每一個瞬間,都成為了孩子們成長道路上彌足珍貴的印記。從表演技巧的打磨到情感的深度融入,從團隊協作的默契培養到自由創意的大膽發揮,這一天里的每分每秒,都在悄然點亮孩子們心中對表達的熱愛,也為他們積累著走向未來的寶貴財富。我們滿心期待,在此次活動的正式演出中,孩子們能夠綻放出最耀眼的光彩,用他們的堅持與創意,生動詮釋“水滴石穿”的深刻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