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引導青年學子深入基層、了解國情、服務社會,6月25日至30日,皖江工學院“青春筑夢田野間·躬行實踐助振興”社會實踐服務隊一行人,滿懷熱情奔赴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姚圩村,開展了為期五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以“青春筑夢田野間·躬行實踐助振興”為主題,旨在通過沉浸式體驗與扎實服務,架起青年與鄉村的連心橋。
初識鄉土:腳步丈量村情,感知時代脈動
活動首日,實踐隊抵達姚圩村,受到村委會和村民的熱烈歡迎。村支書在簡樸而真誠的歡迎儀式上,詳細介紹了村莊的歷史沿革、產業發展現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隊員們勾勒出當代中國鄉村的真實圖景。隨后,隊員們分組入住熱情好客的農戶家中,放下行囊即融入鄉情。在村干部帶領下,大家穿行于村莊阡陌,實地考察村容村貌、基礎設施、特色產業,對鄉村的“形”與“魂”有了初步卻深刻的感知。晚間,團隊內部會議熱烈討論,明確紀律安全,并與房東促膝長談,傾聽農家故事,理解其生計來源與生活日常,國情認知在點滴交流中深化。

汗灑禾田:躬耕方知不易,粒粟凝結艱辛
次日,實踐的核心落在“田野躬行”。晨曦初露,隊員們便在經驗豐富的老農指導下,走向田埂地頭。無論是彎腰插秧、揮鋤除草,還是參與當地特色產業(如茶園管護、果園采摘)的勞動,烈日下的汗水浸透衣衫,泥土沾滿手足。老農現場講授的作物知識、節氣農諺、傳統智慧,讓書本理論在泥土芬芳中鮮活起來。親歷“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勞,“粒粒皆辛苦”的古訓不再是抽象概念,勞動觀念與節約意識在身體力行中自然生根。傍晚,隊員們更是在房東手把手教導下,學習烹飪地道農家菜,柴火灶旁升騰起濃濃的生活氣息與互助情誼。

尋根問策:聆聽歲月故事,獻策鄉村未來
第三天,實踐隊兵分兩路。一路隊員懷著敬意拜訪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老黨員和老支書。老人們動情講述村莊的滄桑巨變、塵封的紅色記憶、獨特的民俗風情以及淳樸的家風家訓。隊員們認真記錄口述歷史,珍貴的鄉村文化基因得以留存。同時,大家興致盎然地學習了一項簡單的當地傳統手工藝(如竹編、剪紙),親身感受非遺魅力。另一路隊員則聚焦村莊發展,圍繞“鄉村旅游潛力挖掘”或“特色農產品推廣”等主題,精心設計問卷與訪談提綱。他們深入農戶、走訪鄉賢、請教村干部,收集一手資料,為鄉村發展把脈問診。隊員們還積極參與村容美化、政策宣傳等力所能及的公共服務,以行動融入鄉村建設。

感恩踐行:服務溫暖人心,惜別情誼深種
第四天,實踐進入“知行合一·服務奉獻”階段。隊員們主動幫助房東家庭清掃庭院、整理內務,用樸實的勞動表達連日來悉心照料的誠摯謝意。最后一日,實踐隊在依依惜別中召開總結會。隊員們暢談收獲:對“三農”問題的理解從書本躍入現實,變得直觀而深刻;艱苦環境的磨礪鍛造了堅韌意志與吃苦精神;團隊協作解決了田間地頭的實際問題;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結下的深情厚誼,讓大家深刻理解了農民的淳樸與堅韌。臨行前,實踐隊將初步整理的調研建議與誠摯的祝福留給村委會,滿載著泥土的芬芳與沉甸甸的收獲踏上歸程。

筑夢沃野:青春實踐書寫振興篇章
此次“三下鄉”活動圓滿落幕,成效顯著:

深化認知,厚植情懷: 青年學子直觀感知了當代中國鄉村的發展脈搏與真實挑戰,社會責任感與家國情懷顯著增強。
磨礪品格,崇尚勞動:農事體驗深刻培養了吃苦耐勞、珍惜勞動成果、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提升能力,知行合一: 調研、服務、協作過程全面提升了實踐動手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
反哺鄉村,注入活力: 實踐隊為當地帶來了青春朝氣、新知識視野及基于調研的務實發展建議。
情系鄉土,紐帶永續: 與村民同甘共苦建立的真摯情感,成為連接高校學子與廣袤鄉村的堅實紐帶。
青春的腳步丈量田野,躬行的汗水澆灌夢想。皖江工學院大學學子以實際行動在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中,寫下了充滿朝氣與擔當的生動注腳,詮釋了新時代青年“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堅 定信念。這場田野間的青春筑夢之旅,必將激勵更多青年投身強國興農的偉大實踐。
皖江工學院大學團委 / 藝術設計學院青春筑夢田野間·躬行實踐助振興隊
2025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