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語路同徽隊暑期實踐圓滿完成
(通訊員:張筠婷、黃夢悅、杜俊琦)為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安徽大學文學院語路同徽隊于7月23日至26日赴安徽省黃山市西遞古村落,開展了為期四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以"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下,AI模型賦能語言景觀符號學解讀與鄉村旅游形象建構"為主題,通過實地調研、訪談交流、走訪調查和數據分析等方式,深度挖掘西遞古村落的文化價值,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對話文旅部門,探索發展藍圖
7月23日10時,實踐隊抵達西遞村后立即展開工作。當日16時,團隊專訪了黟縣政府文旅部門工作人員錢習坤。作為當地文旅發展的規劃者,錢習坤詳細介紹了西遞村的旅游現狀與未來規劃。他指出,西遞村目前以基礎觀光為主,在黟縣全域旅游中的角色較為單一局限。為此,當地通過舉辦板凳龍、魚燈巡游等特色活動,開發楹聯文化產品,推動游客從"看風景"轉向"讀文化"。"宏村如畫,西遞似書"的形象比喻,生動詮釋了兩地的差異化定位。此次訪談為團隊后續調研

提供了重要方向。
(圖片一:黟縣政府文旅部門工作人員正在接受采訪)
實地調研,科技賦能
7月24日8時,團隊5名隊員深入西遞古村落的街巷,對語言景觀展開地毯式調研。盡管天氣炎熱,隊員們仍堅持挨家挨戶記錄招牌、標語、指示牌等語言景觀樣本,共采集549份一手資料。通過對調研數據的抽樣調查和分類歸納,團隊發現該地存在語言使用不規范、信息傳達不清晰等問題。當日14時,隊員們召開組會,利用AI模型對樣本進行模擬驗證,初步明確了語言景觀的類別比例,為后續工作奠定了基礎。
(圖片二:黟縣政府文旅部門工作成員與團隊成員合照)
成果與展望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深化了隊員對語言景觀理論的理解,更通過科技賦能,為西遞村的文化保護與旅游發展提供了切實建議。團隊嚴謹的學術態度和飽滿的熱情,展現了文學院學子扎根現實、服務社會的擔當。未來,語路同徽隊將繼續探索語言與文化的深層聯系,為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貢獻青春智慧。
責任編輯:吳曼青
弓琪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