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通信電子學院“青禾伴晚晴桑榆安居行”基層服務踐行團深入吳中區臨湖鎮東吳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將適老化理念、技術和服務精準“下沉”至鄉村,為當地老人帶來溫暖與安心。
科普課堂筑牢“防護網”
6月23日,東吳村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內氣氛熱烈。面對早早守候在桌前的老人,團隊精心準備了兩場“護老”講座。首場聚焦反詐,系統揭露了養老詐騙的四大典型陷阱及保健品購買的八大常見套路,切實提升了老人們的防范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



緊隨其后,一場適老化改造科普深入淺出,圍繞“是什么”、“為什么”、農村居家安全隱患、實用改造方案、政府補貼政策及案例剖析六個維度,清晰闡明為老舊住房加裝扶手、改造防滑設施、拓寬通道等改造的緊迫性——這直接關乎老人日常安全、便利與生活尊嚴。

村情調研把準“需求脈”
次日,團隊在村委會負責人的帶領下開展實地調研。穿行于廉政文化園與海棠紅幸福里,一幅村莊圖景逐漸清晰:東吳村擁有約3000人口,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近400位。負責人對村民分布與村鎮布局的詳細介紹,為后續服務提供了精準的社區畫像。

入戶服務架起“安心橋”
6月25日,團隊深入高齡老人家中。他們特別關注獨居與行動不便群體,分組開展“問卷+訪談”式深度調研,細致收集老年人在行動、如廁及夜間防跌倒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同時,團隊成員對居住環境進行安全評估,重點排查地面防滑、扶手缺失及照明不足等隱患,并現場提供基礎改造建議。通過推廣防滑墊、助行器及智能監測設備等適老產品,有效提升了村民家庭的適老化意識。





此次“青禾伴晚晴”行動,是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響應國家縮小城鄉養老差距、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質量號召的生動實踐。學生們以專業知識服務鄉村,以赤誠之心守護“夕陽紅”。點滴適老改造的星火,正悄然照亮東吳村老人安全、舒適、有尊嚴的晚年生活圖景。通信電子學院表示,將持續推動技術適老與服務下鄉,讓城鄉養老的“溫度”同步提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