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鼓勵大學生參與七彩假期活動的號召,讓鄉村兒童度過一個充實、快樂且富有意義的假期,南京中醫藥大學“虹”愿揚帆志愿團秉持“虹引岐黃經典,愿植本草新苗”的服務理念,于7月10日走進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幸福路小學。在七彩假期活動框架下,團隊依托“理論筑基、實踐鑄魂、成果聚力”的模式,精心開展中醫藥文化推廣活動。志愿者們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將千年岐黃之術融入校園,為孩子們的七彩假期增添獨特的文化色彩,播撒傳統文化傳承的青春火種,助力鄉村兒童在假期中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從生活到典籍:中醫藥知識的生動啟蒙 在七彩假期的晴空下,南京中醫藥大學“虹”愿揚帆志愿團的志愿者們身著紅馬甲,與幸福路小學科學教師、校外中醫藥專家攜手組成專業團隊,共同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醫藥文化啟蒙之旅。
他們以“生活化場景+經典典籍”為切入點,將理論講解巧妙地融入孩子們熟悉的日常生活。比如,針對“燒烤后媽媽為何泡菊花茶”這一常見現象,志愿者們旁征博引,不僅詳細闡述了《神農本草經》中關于菊花的記載,還深情吟誦宋代詠菊詩詞,在詩詞與藥材的交融中,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中醫藥文化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原本抽象的中醫藥知識變得可知可感、生動鮮活。
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中醫藥的歷史脈絡,志愿者們還精心準備了《本草綱目》插頁、李時珍采藥路線圖等豐富載體。通過這些直觀的資料,孩子們仿佛穿越時空,跟隨著古代醫藥學家的腳步,探尋中醫藥發展的千年歷程。同時,志愿者們選取枸杞子、薄荷等12種長三角常見藥材,從它們的性味功效入手,進行細致講解。孩子們在認識這些身邊常見藥材的過程中,悄然建立起對傳統文化的親近感與認同感。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文化自信的啟蒙,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傳承中醫藥文化的種子,為他們的七彩假期增添了一抹獨特而亮麗的文化色彩。
從指尖到心田:沉浸式實踐的趣味探索 在中醫藥文化實踐環節中,志愿者們踐行“小操作承載大文化”的理念,指引孩子們用仿古戥秤,在“一聞二稱三裝”的傳統流程中制作香囊,在精準稱量中體會中醫藥“精益求精”的匠心,他們還圍繞志愿者們提供的“清熱解暑”任務卡創意搭配藥茶,于桑葉、薄荷葉的清香里感悟“藥食同源”的生活智慧;除此之外,孩子們還親手栽種藿香、紫蘇,在松土定植中理解“順應天時”的生態哲學;在穴位探秘中練習“四步按摩法”,跟著志愿者們找風池穴,互相幫忙尋大椎穴做按摩,在一次次實踐中,把“自主呵護身體”的健康意識悄悄種進心里。每一個環節都不只是動手體驗,更是讓中醫藥文化從書本走向生活,在孩子們心中扎根。
從體驗到成長:中醫藥種子的生根發芽 活動尾聲的“校園本草市集”,成了文化傳承意識自然生長的生動舞臺。展臺上,孩子們“驅蚊香囊+手動風扇”的創意設計碰撞出傳統智慧與現代思維的火花;互動間,志愿者們自編《護眼三字經》同時結合真人穴位演示,讓養生知識以童趣方式悄然傳播;孩子們對比觀察本地薄荷與泰州校區的樣本,心中也悄悄埋下“一方水土育一方藥”的地域文化認知。
岐黃薪火傳千古,少年匠心續新篇。此次鹽城校園之行,以“理論筑基、實踐鑄魂、成果聚力”的模式,不僅讓中醫藥文化浸潤童心,更探索出傳統文化校園傳承的有效路徑。
從辨識藥材的專注,到探索穴位的實踐,志愿者們以“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熱忱,傳遞著對中醫藥文化的熱愛,讓中醫藥芬芳順著“少年強則國強”的脈絡,鋪滿孩子們心房。正如岐黃之術需代代相傳,志愿團將持續以青春之力深耕實踐,讓千年中醫藥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讓文化傳承的薪火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