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湖北醫藥學院12名學生組成的普愛·薪火相傳暑期社會實踐隊志愿隊,奔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石鼓完全小學,開啟支教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打造“基礎學科、素質教育、健康科普”三維體系,加強生活、生存、生命“三生教育”,為該校學生帶來知識與成長助力。
前期部署:明確目標強調安全
出發前,指導老師陳靜對志愿隊進行動員。她強調,本次支教要以“基礎學科、素質教育、健康科普”為框架,不僅要彌補教育資源缺口,激發學習動力,更要將生活、生存、生命教育融入日常教學,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中,提升生活技能、強化生存意識、感悟生命價值。同時,石鼓鎮完全小學顧明長校長在授課前組織志愿者們講話,在介紹學校構成、人員組成,了解志愿者的授課安排,制定每日的課程安排外。著重提及學生安全管理,要求志愿者們做好人數核查、放學接送等任務,保障學生們在校期間時刻安全,為支教活動筑牢安全根基。

基礎學科:趣味引導夯實根基
支教課堂上,基礎學科教學以趣味形式展開。在數學課程中,志愿者結合生活場景,寓教于樂。學生們圍坐討論,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難題”,原本枯燥的公式變得鮮活。語文教學則聚焦經典誦讀與寫作,志愿者帶領學生賞析主題詩詞,鼓勵他們用文字記錄家鄉景色、生活趣事。一雙雙充滿對知識渴望的眼睛,一句句充滿童趣的構想,一篇篇飽含童真與鄉土氣息的作文,成為學生觀察世界、表達自我的窗口,助力其夯實知識基礎。
素質教育:多元活動激發潛能
素質教育課程為學生搭建起展示自我,見識世界的平臺。《探索中國》課上,志愿者楊皓婷為孩子們講解祖國秀麗山河,引導學生繪畫出自己了解的地方特色。有的學生用彩筆勾勒出石鼓鎮的山水輪廓,有的用顏料畫出用心跳勾勒的夢想。在創作中,學生對家鄉的熱愛與藝術感知力同步提升。體育課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志愿者嚴慶為孩子們指導羽毛球運動,烈日炎炎,歡樂的汗水在蒸騰,學生在奔跑、配合中,懂得團結的力量,鍛煉體魄的同時,也培養了團隊精神,多元活動持續激發學生成長潛能。
三生教育:融入日常啟迪心靈
“三生教育”貫徹全程,是此次支教的重點板塊。志愿者圍繞鄉村常見健康問題,開展系列教學。針對夏季易發生的溺水事故,通過動畫演示、情景模擬,向學生講解防溺水知識與救援方法,讓“六不”原則深入人心。針對尋常課堂少見的性教育宣傳,通過展示人體生理結構示意圖、預設場景,讓學生們了解兩性差別,樹立“身體紅燈區”概念。此外志愿者還傳授簡單急救技能,如傷口包扎、中暑處理等,把實用健康知識送到學生身邊,守護鄉村孩子成長。

安全保障:細致執行筑牢防線
志愿者們嚴格落實安全任務。每日課前,認真核查學生人數,記錄出勤情況;放學時,分組護送學生離校,與家長做好交接。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家長接送。遇到高溫、無家長接送等特殊天氣,及時調整教學安排,護送學生回家。保障學生安全。課堂上,關注學生心理狀態,發現學生間有矛盾或突發的身體不適狀況,耐心溝通疏導,用陪伴與關懷,為學生營造安全、溫暖的學習環境,讓支教既有知識傳遞,也有安全守護。

活動反饋:雙向成長收獲希望
支教期間,學生們的變化肉眼可見。從課堂上的羞澀沉默,到積極舉手發言;從對知識的懵懂好奇,到主動探索求知,成長在日常點滴中發生。志愿者們也在付出中收獲:“看到孩子們的進步,覺得所有努力都值得”“支教讓我更懂責任與擔當”。

此次湖北醫藥學院“薪火相傳,醫心逐夢”志愿隊支教活動,以三維體系為支撐、三生教育為內核,為石鼓鎮完全小學學生送去知識與溫暖。12名志愿者用行動踐行公益初心,在傳授知識、守護安全中,助力鄉村孩子成長,也讓自身收獲成長歷練。鄉村支教的路上,這份飽含熱愛與責任的行動,正成為點亮孩子未來的一束光,期待更多公益力量匯聚,照亮鄉村教育前行之路。(通訊員:彭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