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魚拓變身“摸魚搭子”:合肥學子打造非遺IP“魚小拓”,讓古老藝術潮起來
當六百余年的非遺技藝遇上00后的奇思妙想,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2025年8月9日至18日,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魚拓新生,非遺煥彩”社會實踐團隊奔赴安徽省阜陽市界首市,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活化實踐。他們通過深度調研、拜師學藝與創意迸發,成功為歷史悠久的界首魚拓藝術打造出原創IP形象“魚小拓”及系列文創產品,探索出一條“IP+文創”的創新路徑,助力非遺文化破壁出圈,從博物館走入年輕人的日常生活。
深入一線,精準把脈傳承痛點
界首魚拓技藝源遠流長,始于宋朝,其獨特魅力在于以宣紙覆于鮮魚之身,施墨輕拓,便能精準捕捉魚鱗的細密、魚鰭的靈動乃至魚眼的鮮活神韻,堪稱書畫雅韻與民間工藝的完美交融。然而,團隊成員在深入走訪界首市文化旅游體育局、魚拓協會及當地居民后,觸及了傳承的核心困境:文化底蘊雖深,卻與現代生活,尤其是年輕人的喜好存在顯著鴻溝。“知道的人多,真正接觸、了解的人少”、“感覺古老,好像跟自己沒什么關系”成為普遍的反饋。
“非遺要活,必須先‘貼近年輕人’。”團隊負責人李同學道出了破題的關鍵,“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用‘IP+文創’的方式,讓古老的魚拓藝術‘變身’,變得可愛、實用,讓年輕人發自內心地喜愛并愿意‘帶出去’。”
圖為團隊成員與傳承人討論魚拓的未來發展。薄希諾 供圖
萌動新生,“魚小拓”躍然成青春代言
如何化解“傳統”與“年輕”的矛盾?團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原創IP形象“魚小拓”。她巧妙融合了傳統基因與現代審美:身著碧綠色改良旗袍,衣緣點綴精巧魚紋刺繡;發間梳著俏皮雙麻花辮,發尾微卷恰似靈動的魚鰭;圓圓的大眼睛盛滿笑意,臉頰泛著可愛的紅暈,懷中還抱著一條萌趣的簡化版魚拓金魚,整體形象活潑靈動,親和力十足。
“‘魚小拓’這個名字緊扣本源,‘小’字則傳遞出親切與可愛。我們希望她能像一個友善的‘小鄰居’,打破年輕人心中‘非遺=遙遠古董’的刻板印象,讓他們覺得魚拓文化就是身邊那位有趣的朋友。”團隊成員唐同學闡釋了設計初衷。
圖為“魚小拓”設計稿。鄭佳馨 供圖
理念破圈:“摸魚躺贏”串起古今共鳴賦予IP靈魂,團隊提煉出“摸魚躺贏”這一極具傳播力的核心概念,堪稱對魚拓文化的“當代轉譯”。此舉源于對雙重文化密碼的深刻洞察:
傳統底蘊:在中國文化中,“魚”諧音“余”,承載著“年年有余”、“吉慶祥和”、“魚躍龍門”等厚重祝福。團隊發現,即便是年輕一代,對魚的吉祥寓意也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當代情緒:深入調研揭示,年輕人語境中的“摸魚”并非貶義,而是應對高壓生活的一種智慧釋放——以適度放松對抗精神內耗,反而有助于提升效率。那些風靡的“摸魚”表情包與文案,實則是年輕人幽默化解壓力的情緒出口。
“摸魚躺贏”理念,正是將“魚”承載的古老祝福與年輕人“摸魚”尋求輕松釋放的現實心態巧妙嫁接。口號“帶著‘年年有余’的祝福,用輕松的方式面對生活,就能‘躺贏’(實現目標)”,既守護了魚拓的文化根基,又精準戳中了當代青年的生活態度,架起一座連通傳統與現代的橋梁。
文創落地:掌中方寸間的非遺“小確幸”基于創新的理念,“魚小拓”IP迅速轉化為一系列承載美好寓意的實用文創。其中,“摸魚躺贏”祈福香囊備受矚目,它將抽象的魚拓藝術符號化、實用化,化身年輕人日常的“小福氣”。
圖為“魚小拓”祈福香囊設計稿。鄭佳馨 供圖
其中,香囊采用粉色系掛飾造型,正面印有“魚小拓”懷抱金魚的萌趣主視覺,環繞清新的白色櫻花圖案,下方“摸魚躺贏”的藍色卡通字體活潑醒目,整體完美契合年輕人偏愛的“軟萌+國潮”審美。
內藏玄機的中藥香包是點睛之筆。精選艾草與薄荷混合填充,散發出清雅怡人的香氣,兼顧傳統功效與現代日常所需。“它不只是可愛的裝飾,更是年輕人生活的‘小幫手’——掛在書包上,聞著清香舒緩壓力,同時帶著‘年年有余’的祝福,輕松開啟每一天。”團隊負責人如是說。
“非遺的傳承,不是讓年輕人‘回到過去’,而是讓過去‘活在現在’。”團隊隊長在項目尾聲深情總結,“當‘魚小拓’的形象搖曳在年輕人的背包上,當‘摸魚躺贏’的祝福成為他們日常的陪伴,魚拓文化便真正擁有了鮮活的生命力——這正是我們此行最大的意義所在。”“魚小拓”的誕生,不僅是一次成功的非遺創新實踐,更展現了年輕一代用創意和溫情守護文化根脈的擔當,為更多非遺項目的現代化轉型提供了生動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