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重在育根,育人貴在育心。校本課程是落實“五育”融合理念的重要載體,其開發與實踐的效果、質量關乎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育人目標的實現。2025年7月18日—7月24日,為系統深入地了解課程開發與實踐過程中,學校如何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與德育鑄魂、智育啟智、體育健體、美育潤心、勞育固本相結合,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五育融‘四史’”實踐團隊的8名成員來到北海市海城區銀河小學,開展為期一周的實踐調研活動。
圖1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銀河小學校園建設
實踐團成員參觀了銀河小學的VR四史館、四史文化長廊、勞動實踐基地等多處教育場所。據銀河小學的老師介紹,“五育融‘四史’”課程是以“四史”教育為抓手,以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為核心,在“擴域”“融創”“聚力”“循跡”上入手,從教育場所、課程體系、育人路徑和評價方式四方面不斷發力,整合校內外優質教學空間,利用VR等先進技術賦能“四史”課堂,打造出了既有地域特色,又有融合性、綜合性、啟發性的“四史”教育課程。為從小開始打好新時代人才的愛國底色,向未來輸送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礎。
圖2 圖為學生在“VR四史館”觀看愛國主義電影
為豐富“四史教育”校本課程的內容,銀河小學建立集體備課、小組試講、學科巡講等機制,依托專家引領、名師指導,潛心研究課程開發,利用廣西和北海區域性特點,整合北海本土優質紅色教育資源(如地角街道教育基地、近代外國領事機構歷史陳列館),打造“思政一體化”課堂,構建“四史教育”校本資源庫,收獲了教育界和社會界的一致好評。據悉,“五育融‘四史’”校本課程在北海市2025年的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等次評定中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圖3 圖為師生參觀北海近代海關教育基地歷史陳列館
文 侯多多
圖 譚惠鈴,吳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