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論述,厚植青年一代紅色基因與家國情懷,2025年8月28日南京工業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薪火傳憶”社會實踐團隊奔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及浦口革命烈士紀念碑,開展“銘記歷史、砥礪愛國”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實地感悟強化歷史認知,以青春行動踐行愛國擔當。
一、青春集結:以敬畏之心赴歷史之約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出發前,團隊召開專題動員大會,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講話精神,明確本次實踐“以史為鑒、鑄魂育人”的核心目標。團隊由6名大學生組成,共同制定“聆聽講解—記錄思考—交流研討”的實踐流程,以專業視角與嚴謹態度,為本次愛國教育實踐奠定堅實基礎。
二、實踐全程:在歷史現場感悟愛國真義
(一)祭掃紀念碑:緬懷先烈鑄初心
實踐首站來到浦口革命烈士紀念碑。蒼松翠柏環繞下,紀念碑莊嚴肅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熠熠生輝。團隊成員手持白花,整齊列隊走向紀念碑,在碑前肅立、鞠躬,向為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敬獻白花。隨后,成員代表誦讀祭文,回顧浦口地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從抗日戰爭時期的浴血抗爭,到解放戰爭時期的舍生取義,先烈們的奮斗歷程讓在場每一位成員深受震撼。大家在紀念碑前莊嚴宣誓,承諾以先烈為榜樣,傳承紅色血脈,扛起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

(陳子赟拍攝提供)
(二)默哀獻花:以儀式感叩擊愛國初心
離開紀念碑后,團隊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步入紀念館廣場,巨大的“300000”遇難者數字墻莊嚴肅穆,團隊成員保持肅穆。在隊長的帶領下,全體成員列隊肅立,向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敬獻潔白菊花。全體成員低頭默哀一分鐘,空氣中彌漫著對逝者的追思與對歷史的敬畏。
(三)展廳研學:以史料為基筑牢愛國認知
在展廳研學環節,團隊嚴格遵守館內“禁止拍照、保持安靜”的規定,以“聽、記、思”三維模式深入學習。成員們手持筆記本,跟隨講解員逐一參觀“遇難同胞遺骨陳列”“日軍暴行史實展”“國際安全區救援展”等展區,認真記錄關鍵歷史節點: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的時間坐標、拉貝日記等國際文獻記載的史實依據。回到學校后,團隊開展小組討論,圍繞“日軍暴行的歷史證據”“中華民族抗爭的精神內涵”等話題交流感悟,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對“愛國需先知史”的認知。
通過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緬懷先烈、在歷史紀念館內感悟苦難,團隊成員不僅直觀觸摸到歷史的溫度與重量,更在思想深處筑牢了“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信念根基,實現了從“了解歷史”到“敬畏歷史”再到“傳承精神”的認知升華。

(秦帥旗拍攝提供)
青年一代是國家未來、民族希望,肩負著傳承紅色基因、續寫時代華章的使命。未來,南京工業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將持續以紅色地標為“活課堂”,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回望歷史中汲取精神養分,在感悟初心中標定前進方向,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學習生活與成長奮斗全過程,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