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課堂搬進社區
把課堂“搬進”社區,把成長“種在”家門口
今年7月至8月,湖北醫藥學院“最美小園丁”暑期志愿服務隊 96 名師生分成 34 支小分隊,奔赴云南、四川、湖北三省 8 個地市的 29 個社區,為 120 余名中小學生提供“家門口的暑期學堂”。項目累計志愿服務時長 1200 余小時,課程涵蓋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道法、生物、歷史、體育等 10 余個學科,被家長親切地稱為“流動的少年宮”。
一對一“定制課”——讓知識長出生活味
云南宣威·美奐新城
24 級醫學影像學 1 班王昱心把七年級的數學、語文、英語課堂搬到自家餐桌:用水果做方程、把冰箱門貼成“移動單詞墻”、在客廳完成 3D 立方體折紙…… 10 天 45.8 小時的陪伴,不僅讓弟弟王梓權“敢開口問問題”,還讓他養成每天整理錯題、主動閱讀的習慣。
湖北孝感·京都名城
同班丁嬋為高一學生丁子軒、尹熙媛量身定制“高中銜接沖刺營”。每晚 3 小時的“小灶課”,從集合函數到《沁園春·長沙》,再到酸堿中和虛擬實驗,讓兩名準高中生提前進入高中節奏。
四川眉山·鑫玉名筑
醫學影像學 1 班呂思甜把中考復習“搬進”社區架空層:二次函數動點難題被拆成“動點軌跡草圖法”,英語閱讀從“超時”到“省下一半時間”。7 天 54 小時的高強度訓練,讓初三學生思嘉自信地寫下“把沖刺狀態一直保持到真正中考那一天”。
多學科“融合課”——讓五育并舉落到實處
湖北仙桃·劉口社區
24 級影像 1 班杜佳樂為三年級小朋友湯佳欣設計了“全科闖關地圖”:
數學——用披薩學分數、用樂高學倍數、用軟尺量家具學周長;
語文——在小區花園寫《這兒真美》,配樂朗誦《少年中國說》;
英語——“水果蹲”“天氣蹲”把單詞唱出來;
科學——手影劇場、紙巾彩虹橋,讓光學和力學知識“觸手可及”。
54.1 小時的課程結束后,小朋友把“美麗行動清單”貼在了自家冰箱門:每天做一件讓世界更美的小事。
雙向奔赴“情感課”——讓大學生與社區共成長
“我們不僅在教知識,也在被社區教育。”項目負責人、云南大學團委書記李敏介紹,每名志愿者每天都要完成“三個一”:一次學情微記錄、一張暖心照片、一段成長短視頻。活動結束后,團隊收到家長感謝信 89 封、學生手寫明信片 120 余張。
“以前覺得社區就是住的地方,現在才知道社區可以是課堂、是舞臺、更是家。”志愿者王昱心在總結中寫道。
下一步計劃
據悉,湖北醫藥學院將把“最美小園丁”納入校級常態化志愿服務項目,9 月起在昆明市 12 個社區建立固定“小園丁學堂”,并面向全校招募第二批志愿者。未來三年,項目力爭覆蓋 100 個社區,打造“15 分鐘校外幸福成長圈”。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