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農業大學“紅憶玉山,薪火相傳”研究生實踐團在上饒市玉山縣懷玉山紅色教育基地及其周邊地區開展“紅色走讀”系列實踐活動。通過實地探訪、上微黨課、情景朗誦等多種形式,將紅色歷史與青年使命緊密結合,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鮮活動力。
弘揚傳承清貧精神:堅守“潔白樸素的生活”,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實踐團抵達清貧園后,在清貧碑前集體朗誦了方志敏的《清貧》全文和實踐團的原創詩歌《清貧的信仰》,生動歌頌了他“潔白樸素的生活”,深刻感悟了革命時期信仰選擇的崇高。隨后,實踐團前往玉峰村黨群服務中心,在黨旗前莊重宣誓,重溫入黨誓詞。在誓言的回響中,實踐團成員們更加堅定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
圖1 實踐團成員在清貧碑前集體朗誦(尹禎偉 供圖)
圖2 實踐團在玉峰村黨群服務中心重溫入黨誓詞(尹禎偉 供圖)
弘揚傳承抗戰精神:為光明奮斗,死也要向著光明
走進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承載記憶的革命文物,生動再現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英勇奮戰的光輝歷程。實踐團成員們駐足凝視,認真學習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率領部隊轉戰閩浙皖贛并與敵人浴血奮戰的悲壯故事,深刻體悟革命先輩們為民族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堅定信仰和大無畏精神。在重走旗山紅軍路后,實踐團又來到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碑前,師生同上《紅憶玉山,薪火相傳》微黨課,深情朗誦原創詩歌《懷玉山的火光》,用激昂磅礴的青春之聲,歌頌偉大的抗戰精神。
圖3 實踐團成員參觀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黃珂 供圖)
圖4 實踐團成員在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碑前開展微黨課活動(尹禎偉 供圖)
圖5 實踐團成員在旗山紅軍戰壕舊址前合影(席步鑫 供圖)
弘揚傳承斗爭精神:為革命爭光,為歷史爭氣
在上饒集中營茅家嶺監獄的舊址,實踐團成員有序地參觀了囚室、審訊室以及其他展覽設施。茅家嶺曾是國民黨改造的秘密監獄,自1941年皖南事變后,眾多新四軍戰士被囚禁于此。在獄中黨組織的領導下,同志們策劃并利用日軍的突襲機會,在1942年5月25日成功發起了茅家嶺暴動,從而擺脫了這座人間煉獄的束縛。盡管那段艱苦卓絕的斗爭歷史已漸行漸遠,但革命先烈們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依然激勵著我們當代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持續以先烈為楷模,在逆境中堅守信念,發揚斗爭精神,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6 實踐團成員參觀上饒集中營茅家嶺監獄舊址(黃珂 供圖)
弘揚傳承傳統文化:崇文尚教,耕讀傳家
懷玉書院,作為千年理學智慧與文化傳承的載體,其深邃的歷史積淀與文化復興的新生,令人肅然起敬。在這一圣地,實踐團成員深刻體驗到了朱熹、陸九淵等理學巨擘的思想余韻,同時,也見證了書院在戰火與重建中的浴火重生與文化韌性,以及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書院所倡導的“耕讀傳家”教育理念與江西農業大學“半工半讀”的歷史傳統相得益彰,這一共鳴深深觸動了實踐團的成員們。
圖7 實踐團成員在懷玉書院參觀學習(尹禎偉 供圖)
近年來,江西農業大學將“紅色走讀”活動視為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核心環節,積極倡導并引導大學生通過實地考察、沉浸式學習和多樣化創作等方式,在贛鄱地區接受精神上的洗禮,從而深化對家國情懷的理解。展望未來,該校將繼續利用江西豐富的紅色資源,促進紅色教育與社會實踐的深度融合,引導青年大學生在繼承中不斷創新、在實踐中不斷成長,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農科學子的青春力量。

圖8 實踐團成員在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碑前合影(席步鑫 供圖)
來源:江西農業大學“紅憶玉山,薪火相傳”研究生實踐團
供稿:實踐團成員 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