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期,江西農業大學“紅憶玉山,薪火相傳”研究生實踐團隊前往江西省上饒市多個縣(區)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該團隊聚焦于產業調研、愛心支教、紅色走讀、文化傳承、校史研究等五大主題,通過實地考察、志愿服務、文化宣講等多種方式,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聚焦民宿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近年來,懷玉山民宿產業蓬勃發展。實踐團走訪了當地多家特色民宿,與經營者深入交流,了解運營模式、客源結構及發展瓶頸。實踐團發現,當地民宿產業不僅解決了多數村民的就業問題,還帶動了周邊農產品的銷售,但是也存在部分民宿同質化競爭、宣傳力度不足等問題。對此,實踐團建議構建以“生態+”主題為核心的民宿,強化通過新媒體渠道的營銷策略,并推動向康養產業的轉型升級,充分利用周邊的綠色生態環境和宜人壯麗的自然風光資源。
圖1 玉峰村村委會干部向實踐團成員介紹玉峰村情況
圖2 實踐團成員在玉峰村走訪調研
攜手同行,童心繪夢,暖心助學 在玉峰村黨群服務中心,實踐團成功舉辦了以“童心繪夢,暖心助學”為主題的支教活動,活動涵蓋普及防溺水知識、輔導暑期作業、制作手工藝品以及陪練書法繪畫,吸引了眾多村內兒童踴躍參與。實踐團隊的負責人表示:“我們期望通過知識的傳遞,構建城鄉之間的橋梁,讓孩子們有機會窺見更寬廣的世界。”
圖3 孩子們展示成果
圖4 實踐團成員向孩子們展示手工制作過程
追尋先烈足跡,賡續紅色血脈 懷玉山是方志敏烈士曾經浴血奮戰之地。實踐團成員行至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重溫那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歷史;在清貧園,他們參與了一堂富有沉浸感的微黨課;在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碑前,莊嚴重溫了入黨誓詞。此外,實踐團還對當地資深黨員進行了訪談,記錄下了口述的歷史,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精神。實踐團成員深有感觸地表示:“年輕一代必須銘記歷史,繼承和發揚紅色精神。”
圖5 實踐團成員在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參觀學習
圖6 實踐團成員在清貧園合影
探尋文化瑰寶,延續千年文脈 在懷玉山蔥郁的群峰之中,一座古樸典雅的建筑靜默矗立,這即是始建于宋代的懷玉書院。作為江西四大古書院之一,懷玉書院孕育了朱熹、陸九淵等理學巨擘,被譽為“東南鄒魯”。實踐團隊深入書院各處,觸摸斑駁的石碑,聆聽當地文化學者講述書院的歷史興衰,細致研讀殘存的碑刻楹聯,記錄書院建筑風格,拍攝相關視頻,旨在讓懷玉山的文化瑰寶煥發新生、傳承下去,助力打造“研學+文創”綜合體。
圖7 實踐團成員在懷玉書院參觀學習
圖8 實踐團成員在懷玉書院前合影
弘揚惟義精神,厚植家國情懷 楊惟義院士,一位杰出的昆蟲學家,出生于江西省上饒市。這位自幼放牛的學者,最終成為中科院院士,他提出的“生態滅螺殺卵”血防方案挽救了無數生命。他的人生理念“常覺既生于世,必有所報答”恰如其分地體現了他的奉獻精神。實踐團特意前往楊惟義紀念館,深入探究了他致力于農業科學、服務人民的光輝事跡。實踐團成員感慨道:“楊惟義院士如同一棵挺拔的青松,他的精神永垂不朽。”通過這次實踐,實踐團隊深刻領悟到,新時代的青年應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既追求卓越,又心懷家國。他們一致表示,將效仿楊惟義院士,以實際行動踏遍祖國各地,讓青春在奉獻中閃耀光芒。

圖9 實踐團成員在楊惟義紀念館參觀學習
圖10 實踐團成員在楊惟義紀念館合影
在本次“三下鄉”活動中,江西農業大學的“紅憶玉山,薪火相傳”研究生實踐團隊將懷玉山作為學習的場所,在研學中堅定初心,在調研中提升能力,在服務中展現愛心。團隊成員們堅定表示,將持續關注鄉村的振興事業,并以實際行動來履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承諾。這片充滿歷史記憶和時代責任的土地,正逐漸吸引更多年輕人用行動來衡量責任,用實踐來詮釋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