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師范大學“智繪彭城實踐團”前往徐州博物館、云龍山、戶部山及回龍窩等文化地標,開展以“探尋彭城文脈,活化歷史記憶”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依托前期文旅調研成果,結合楚漢文化傳承與游客體驗提升需求,通過多元活動讓歷史文化“活”起來。
數字講解讓博物館文物“鮮活起來”
在博物館內,團隊成員循著展陳脈絡,依次駐足漢畫像石、青銅禮器、陶俑等核心展區。不同于傳統講解模式,大家通過掃描展品旁的二維碼,喚醒智能語音講解系統——在漢畫像石《車馬出行圖》前,清晰的語音解說配合動態圖文,生動還原漢代貴族出行的禮儀場景。成員們一邊聆聽數字化講解,一邊對照文物細節觀察,用鏡頭記錄二維碼講解的操作流程與呈現效果。
智能技術為云龍山文脈“保駕護航”
在云龍山景區,團隊聚焦智能技術在歷史文脈保護中的應用現狀,通過走訪采訪景區工作人員與當地居民,深入了解技術賦能山體文化傳承的實際成效。成員們分組走訪了山間的觀景臺、寺廟等文化節點,與正在進行日常維護的工作人員溝通。在興化寺附近的古碑旁專門貼上了二維碼,游客掃碼即可查看碑刻的“前世今生”。
此外,實踐團還與常年居住在云龍山腳下的居民交流,老人們表示,景區推出的“云龍山故事”智能語音導覽小程序很受歡迎,散步時打開小程序,走到相應景點就能聽到關于傳說典故的講解。團隊成員用錄音筆記錄下這些真實反饋,為后續分析技術應用的民生成效積累了鮮活素材。
AI技術助力歷史街區“活態傳承”
實踐團前往戶部山古民居群與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開展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實地走訪兩地,重點了解AI智能在歷史文脈保護中的應用:關注AI技術對古民居建筑風貌、傳統街巷格局的數字化建檔與監測情況;探尋智能導覽、虛擬復原等技術在展現楚漢文化、運河故事等歷史文脈中的具體實踐,以及這些技術如何助力游客深入感知街區歷史底蘊。
“文化+科技+互動”激活文旅“新活力”
此次活動以“文化+科技+互動”的模式,讓徐州歷史文化在傳承中創新,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文化體驗,也為文旅融合發展注入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