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賦能非遺傳承:湖南工商大學學子靖州飛山采風雅韻
7月13日,湖南工商大學音樂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隊伍——“侗鼟新聲隊”走進湖南懷化靖州飛山,開展非遺采風活動。這里因“飛山太公”楊再思開疆拓土、傳承文脈而積淀深厚文化底蘊,為此次采風增添了獨特的人文氣息。

(圖為隊員向靖州歌鼟非遺傳承人學習吹木葉)
飛山的文化底蘊在歲月流轉中愈發醇厚,“侗鼟新聲隊”的隊員們懷著對非遺文化的向往,在此開啟了與傳統藝術的深度接觸。與歌鼟傳承人潘紅梅等在飛山面對面交流,圍繞非遺歌鼟展開學習。潘紅梅現場演繹了經典童謠《楊梅謠》《月亮謠》,歌聲像山間的清風掠過竹林,苗語歌詞里藏著楊梅的酸甜、月光的皎潔,多聲部的自然交織讓隊員們聽得入神。隊員們認真傾聽,隨后在她的指導下學習演唱。大家專注于細摳苗語發音的準確性,反復打磨唱腔韻律,在一次次練習中感受歌鼟的獨特韻味。

(圖為與隊員向非遺傳承人學習演唱歌鼟的經典童謠《楊梅謠》《月亮謠》)
除了學唱侗族歌鼟,吹木葉這一傳統技藝的學習同樣讓隊員們投入其中。歌鼟傳承人謝科唐、謝第枝耐心教授隊員們吹木葉的技巧,從如何挑選合適的葉片開始,到掌握換氣的方法,隊員們在反復練習中不斷摸索。每一次嘗試都是對技藝的靠近,在實踐中感受著天然樂器帶來的特殊韻味。

(圖為與靖州歌鼟非遺傳承人及文化館方敏館長在飛山的合影)
此次采風活動讓隊員們通過親身體驗,近距離接觸非遺文化。年輕一代的參與和學習,讓非遺歌鼟在實踐體驗中煥發活力,也為非遺歌鼟的傳承注入了青春力量。“侗鼟新聲隊”的飛山之行,以實踐為橋梁,讓青春力量與非遺文化相遇,在傳承的道路上留下了屬于年輕一代的印記。(文:楊參平 張詩伊;圖:曾星雨 張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