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助力基層法治建設,提升村民法治素養。2025年7月,無錫學院物聯網工程學院“無袍大狀”小分隊深入無錫市錫山區安鎮水岸佳苑睦鄰中心,開展了一場為期一周的“基層法治啟蒙行動”的社會實踐活動,旨在基層社區架起法律與村民溝通的橋梁,探尋法治意識在鄉村扎根生長的有效路徑。
活動伊始,團隊成員和社區負責人何書記借助視頻資料,讓村民直觀感受到吸煙對健康的嚴重危害。當何書記形象地將“尼古丁”比作“無形鎖鏈長期束縛健康”時,現場瞬間安靜下來,村民們陷入了沉思。隨后,團隊成員引入“電梯里小李勸阻吸煙致老張發病”這一真實案例進行討論,其中何書記并未急于解讀法律條文,而是巧妙地以案例為引子,引導大家思考健康勸導行為在法律與現實之間可能存在的落差。這一獨特的開場方式,成功激發了村民們的好奇心和參與熱情,為后續的深入討論奠定了基礎。

圖為團隊成員了解案例 文詩睿攝
圍繞這一案例,村民代表(老張方)與團隊成員(小李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模擬辯論。村民代表從生活實際出發,指出監控錄像的局限性,質疑無聲畫面無法還原當時的言語細節,并強調對逝者尊嚴應給予補償。而團隊成員則據理力爭,從法律層面指出公共場所吸煙屬于違法行為,勸阻者言語合規且無肢體接觸,是在正當維護公共利益。雙方各執一詞,辯論現場氣氛熱烈。這場辯論不僅展現了村民們對自身權益的關注,也讓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基層法治宣傳中面臨的復雜情況。不同群體對法律和事件的理解存在差異,如何在尊重情理的同時,準確傳達法律精神,成為了擺在團隊面前的重要課題。

圖為團隊成員模擬法庭辯論 何秋艷攝
在辯論陷入膠著狀態時,律師的介入為討論帶來了轉機。律師依據醫學鑒定指出,老人死亡的主因是自身心臟病突發疊加情緒劇烈波動,與合規勸阻行為并無直接因果關聯,事件源頭在于吸煙行為的違法性。這一專業分析如同一盞明燈,讓原本混亂的討論逐漸趨于理性。團隊成員從法律角度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合規勸阻本身并非侵權源頭,其維護公共健康的價值應受到保護。村民代表也開始以更全面的視角看待損害的多重誘因,不再單純地將責任歸咎于勸阻者。此案尖銳地呈現了公共健康權與個體行為自由的邊界碰撞,讓團隊成員深刻思考:當行為人在維護規則過程中觸發對方情緒危機時,除了保證自身言行合規,還須具備有效緩解沖突的實際能力。案件的啟示超越了輸贏本身,厘清責任本質,保護合規勸阻不被污名化,才能維護社會善意的土壤,為法治社會的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

圖為團隊成員聽律師講解判罰 劉林攝
此次安鎮之行,“無袍法狀”團隊的青年學子們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冰冷的法律條文融入互動與關懷之中,讓法律變得溫暖可親。他們深刻體會到,老年群體的法治意識提升是鄉村治理現代化和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石。在活動中,團隊成員不僅向村民普及了法律知識,更通過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專業價值。他們為助力法治鄉村建設、營造尊老敬老護老的良好法治環境貢獻了寶貴的青春力量,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堅實而溫暖的法治能量。
未來,“無袍大狀”團隊將繼續深耕基層法治需求,定制老年普法內容,通過回訪、答疑等方式鞏固活動成效。同時,他們還將聯動各方力量,推廣“互動式普法”模式,讓法治的種子在水岸睦鄰中心這片溫潤的土地上,借助青春的播撒,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參與活動的老年人心中,悄然萌發,茁壯成長,為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增添一抹絢麗的法治色彩。

圖為團隊成員在睦鄰中心前合影 何秋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