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郭云欣)
為深入貫徹落實“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精神,進一步發揮青年大學生在助農、興農中的積極作用,7月9日,福建農林大學蜂學與生物醫藥學院赴漳州市南靖縣山城鎮實踐隊走進南靖,開展為期一天的實地調研學習。實踐隊聚焦當地特色產業——金線蓮,通過走訪多家生產工廠、考察田間栽培基地、與企業和科研人員交流,全面了解金線蓮產業的現狀與發展路徑,力求在實踐中增長見識,在調研中積蓄力量,為助力地方鄉村振興貢獻青年智慧。
金線蓮,作為名貴的蘭科藥用植物,被譽為“藥中金草”。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養生的重視和現代中藥產業的發展,金線蓮逐漸成為福建南靖等地的特色產業。然而,如何在保護資源的同時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依舊是擺在企業與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實踐隊的此次調研,正是圍繞這一主題展開。
在金線蓮產品生產工廠,實踐隊員們受到了熱情接待。工作人員首先為大家展示了蘭科植物衍生產品——血葉蘭茶,并詳細介紹了其獨特的加工工藝與市場前景。這讓隊員們切身體會到,金線蓮產業已不僅局限于傳統的藥用開發,更在不斷延伸至多元化的保健品與茶飲市場,為產業鏈延伸和價值提升提供了新的方向。
隨后,帶隊老師帶領實踐隊深入了解金線蓮的“煉苗”環節。煉苗作為金線蓮繁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是保證植株健康生長和提高成活率的關鍵。隊員們在現場觀察中發現,從瓶苗到煉苗的過渡,不僅需要控制溫度、濕度和光照,還需要嚴格的管理經驗和技術積累。這一細致而科學的環節,使大家對金線蓮人工繁育技術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在走訪大棚栽培基地時,實踐隊員們親眼見證了金線蓮土栽的景象。整齊排列的植株在大棚內茁壯成長,綠色生機撲面而來。基地負責人向隊員們介紹,近年來,土栽與立體栽培技術的結合,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產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野生資源減少帶來的困境。隊員們紛紛表示,這種結合科研與生產的現代農業模式,為傳統中藥材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另一處工廠裝置參觀中,帶隊老師為隊員們詳細講解了金線蓮在標準化生產中的設備配置與管理方式。從凈化車間到全自動裝置,從栽培瓶準備到產品包裝,每一道工序都體現著科學化、規范化的管理理念。實踐隊員們感慨,這樣的現代化工廠為金線蓮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隊員們還親身體驗了金線蓮鮮品收獲的過程。在田間地頭,他們彎下腰采摘植株,感受從栽培到收獲的辛勞與喜悅。正是在這種“沉浸式”的勞動中,隊員們對“粒粒皆辛苦”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也更加理解了科研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
一天的調研雖短,卻讓實踐隊員們收獲頗豐。他們在實地觀察中掌握了金線蓮從栽培、繁育到產品加工的全產業鏈環節,也在交流中感受到了當地企業堅持科研創新與綠色發展的決心。隊員們表示,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既要立足所學專業,把握產業發展脈搏,也要以社會實踐為契機,把課堂知識轉化為服務“三農”的實際行動。
“行實踐之路,存助農潛力”,這不僅是此次活動的主題,更是實踐隊員們內心的真實寫照。從課堂走向鄉村,從書本走進工廠,福建農林大學學子在調研中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更堅定了將所學知識用于服務鄉村振興、推動產業發展的信念。未來,他們將繼續肩負青年使命,走好興農之路,用青春和智慧書寫新時代的鄉村振興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