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伴,予愛同行
來源:武昌工學院予光同行支教隊 李文昊 鄭浩 唐浩
青春作伴,與愛同行——武昌工學院志愿者孝感市兒童福利院暑期支教紀實
(武昌工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訊)7月20日清晨,陽光灑滿孝感市兒童福利院的庭院,也照亮了武昌工學院首批6名大學生志愿者年輕而熱忱的臉龐。帶著精心準備的教案和滿滿的愛心,他們開啟了為期一周(7月20日-7月27日)的暑期支教之旅。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社會實踐,而是一場心與心的靠近,是青春對童真的溫暖守護。
初遇:叩響不同世界的心門
初到福利院,面對兩個截然不同的班級,志愿者們迅速分工協作。兩人走進了“小教班”——這里是一群1到6年級、活潑好學的孩子。上午的時光安靜而專注,志愿者化身“學習伙伴”,陪伴孩子們完成暑期作業,輕聲解答疑問,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下午,歡聲笑語取代了紙筆的沙沙聲。“看字說顏色”游戲考驗著反應力與專注度,當“藍”字用紅筆寫出,孩子們爭相辨認其真實顏色,笑聲不斷;“盲人畫像”環節,蒙眼畫出的同伴肖像往往令人捧腹,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人體拷貝”則考驗著默契,無聲的動作傳遞間,信任在悄然建立。這些精心設計的游戲,像一把把鑰匙,輕松打開了孩子們的心扉。
與此同時,另外四名志愿者則走進了更為特殊的“特教班”。這里的孩子年齡從3歲跨越到17歲,因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等原因無法進入常規學校。上午,一位志愿者用極大的耐心和溫柔,化身為啟蒙者。她拿出色彩鮮艷的卡片,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重復,為孩子們講述著最簡單卻也最神奇的“漢字故事”。每一次模仿發音的努力,每一次指認成功的瞬間,都閃爍著微光。下午,節奏變得舒緩而充滿關懷。志愿者們帶領孩子們做簡單的康復操,舒展身體;或是圍坐一圈,陪伴他們玩起互動小游戲。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耐心的等待,一個輕輕的擁抱,都是無聲卻最有力的語言。在這里,速度不是標準,每一次微小的回應和參與,都是值得慶祝的進步。
深耕:點滴澆灌,靜待花開
支教進入第二天,模式更加清晰。一名志愿者繼續在小教班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課業輔導,幫助孩子們梳理知識難點。而在特教班,另一名志愿者則帶來了一堂特別的“禮貌用語”課。“你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這些看似簡單的詞語,對特教班的孩子們來說,卻需要一遍遍的示范、引導和情景模擬。志愿者用夸張的口型、生動的表情和反復的練習,耐心地在孩子們心中播撒文明禮儀的種子。下午,熟悉的旋律在特教班響起,志愿者們陪伴孩子們唱起簡單的兒歌,繼續做操活動身體,并在游戲中嘗試運用上午學到的詞語。每一個略顯生澀的“謝謝”,每一次主動的揮手,都讓志愿者們倍感欣慰,那是付出后最珍貴的回響。
隨后的幾天,志愿者們將重心放在了幫助小教班的孩子們進行更深入的學業提升上。他們采用了“一對一輔導”的模式,針對每個孩子的年級特點和薄弱環節,量身定制輔導內容。有的專注語文閱讀理解和作文構思,有的攻堅數學應用題,有的則在英語單詞記憶上尋找方法。輔導結束后,不再是嚴肅的課堂,志愿者們又變回親切的哥哥姐姐,陪伴孩子們折紙、下棋、閱讀繪本,或是聊聊他們喜歡的動畫片。輕松的氛圍中,知識在無形中鞏固,情誼也在悄然加深。
融合:陽光下的同一首歌
每天下午固定的“融合活動時間”,是福利院里最令人動容的時刻。特教班和小教班的孩子們打破了無形的“圍墻”,在志愿者們的引導和組織下,共同參與到游戲中來。此時的志愿者們,身份再次轉換,他們是活動的策劃者,更是孩子們身邊平等的大朋友、游戲中的玩伴。
也許是在寬敞的院子里一起玩“老鷹捉小雞”,小教班的孩子會自然地牽起特教班弟弟妹妹的手;也許是在活動室里合作完成一幅巨大的拼圖,不同能力的孩子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也許只是圍坐在一起,跟著志愿者學唱一首簡單的歌,稚嫩的歌聲匯聚在一起,不分彼此。陽光暖暖地照著,映在每一張洋溢著快樂或努力參與的小臉上。志愿者們用心搭建的這個“融合平臺”,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自然地接觸、了解、接納彼此。小教班的孩子學會了耐心和幫助,特教班的孩子感受到了被接納的快樂。那一刻,沒有標簽,只有純真的笑容和共同的歡樂,愛的暖流在每一個角落靜靜流淌。
回響:離別時刻,愛已生根
一周的時光如白駒過隙。7月27日,離別的時刻終究來臨。沒有隆重的儀式,但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不舍。小教班的孩子們圍著志愿者,七嘴八舌地問:“哥哥姐姐,你們下次什么時候來?”“這個題目我記住了!”有的孩子悄悄塞過來自己畫的畫,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老師好”。特教班的孩子或許表達不如他們清晰,但那份依戀同樣真摯。他們會緊緊拉著志愿者的手不愿松開,或是用專注的眼神久久凝視。尤其讓志愿者們心頭一顫的是,一位平時沉默寡言、患有自閉癥的小男孩,在志愿者即將登上返程車時,突然跑過來,輕輕碰了碰其中一位志愿者的手,然后迅速跑開,留下一個靦腆卻無比珍貴的微笑。那一刻,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只剩下滿滿的感動——愛的種子,已經在這些特別的心田里悄然萌發。
心聲:被照亮的青春
“在特教班,當一個幾乎從不與人對視的孩子,因為我教的一個簡單動作而模仿,并對我露出笑容時,那種震撼和喜悅無法形容。我真正明白了‘接納’和‘等待’的意義。”志愿者小林分享道,眼眶微紅。
負責小教班輔導的陳同學感慨:“輔導他們功課,看到他們從一臉困惑到豁然開朗,眼睛亮起來的那一刻,那種成就感太棒了!他們求知的眼神,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隊長陳同學總結道:“這一周,我們以為是我們來‘給予’,但其實是孩子們給了我們更多。他們教會了我們純粹的快樂、無條件的信任和在困難面前依然努力綻放的勇氣。這段經歷,為我們的青春涂上了最溫暖的底色。”
福利院的江院長對志愿者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武昌工學院的同學們非常用心,也很有愛心和耐心。特別是他們每天組織的融合活動,讓我們看到不同孩子之間也能建立美好的連接。他們的到來,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更是在他們的心里種下了陽光和希望的種子。這份青春的溫暖,孩子們會記得很久。”
結語:步履不停,愛有回音
七天的支教時光雖短,卻在孝感市兒童福利院的夏日記憶里,在武昌工學院六位志愿者的青春歲月中,共同鐫刻下了一段充滿汗水、歡笑與淚水的珍貴篇章。志愿者們用真誠的陪伴敲開了孩子們的心扉,用點滴的知識澆灌著成長的幼苗,用青春的熱情點燃了夏日的時光。那些作業本上認真演算的筆跡,那些游戲時肆意綻放的笑臉,那些融合活動中緊握的小手,以及離別時那輕輕的一觸和靦腆的微笑,都匯聚成這個夏天最動人的和弦。
志愿服務的腳步不會停歇,愛的故事仍在續寫。正如一位志愿者在日記里所感:“我們帶走的是一身被陽光曬暖的疲憊和滿心沉甸甸的感動,留下的,是希望的光亮和一個關于‘下次再來’的溫暖約定。孝感,孩子們,我們后會有期!”青春與童真相遇的故事,在這個七月寫下了溫暖的一頁,而關于愛與成長的旅程,永遠向前。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