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里,隊員們手捧丁香、白芷等藥材,細細講解它們的模樣與功效。葉片的清涼,草木的芬芳,小朋友在一聞一探的感知里觸摸著中藥文化的溫熱脈搏。
圖 8 隊員講解中草藥知識
在象山藥王谷綠意盎然的長廊中,隊員將9味“仙草”的故事娓娓道來,藥草的模樣與功效在隊員們的講解下愈發清晰。隨后實踐團設計的草藥香囊制作手工課極大調動了小朋友對草藥的興趣,孩子們在草地上埋頭制作香囊,稱粉、裝袋、拉繩,用薄荷、白芷、石菖蒲等一味味中藥粉末,把小布袋塞得鼓鼓囊囊,在實踐中體驗傳統中醫藥文化。一只只香氣四溢的小香囊,裝滿了小朋友的夏天。 
圖 9 隊員在大棚講解草藥
圖 10 隊員講解香囊制作步驟
“滅火器蹲、滅火器蹲,滅火器蹲完緊急出口蹲。”隊員們講解完消防安全標識后,進行了“消防安全標志蹲蹲樂”小游戲。在歡快的節奏里,在一蹲一立間,消防安全知識被印刻在小朋友們的腦海中。
圖11隊員帶領小朋友開展消防安全競賽
小小的桌面在隊員的演示下變成了“魔法世界”。“火山”從杯中噴薄而出,小朋友們繪制的五角星,在水的折射下隱身不見,一架架“彩虹橋”在紙巾上浮現。驚嘆聲此起彼伏,科學的種子,也在動手實踐中悄然發芽。
圖 12 隊員演示科學小實驗
圖 13 小朋友觀察彩虹橋實驗
實踐團聚焦博羅承糧陂村特色農作物推廣,在微信、抖音等平臺啟動線上直播活動。直播中,團隊以趣味講解串聯農作物知識科普,同步開展互動問答、福利放送等環節,不僅帶動賬號瀏覽量增長近1000,更助力提升羅陽特色農作物品牌的知名度與市場影響力。
直播現場,實踐團成員化身 “新農人主播”,以 “一粒米的蛻變” 為主線,從晶瑩剔透的生米展示到熱氣騰騰的熟飯品鑒,“米粒修長如絲,蒸煮后油潤透亮,口感軟糯回甘”,隊員們結合承糧陂村綠色種植的獨特優勢,全方位呈現香絲苗米的優質品質。
圖 14 實踐團成員直播
在產品推廣上,實踐團創新提出“農業+文創+研學”融合發展路徑,深入挖掘承糧陂村農耕文化內涵,通過打造“小穗” IP 形象及“四時景”系列文創產品、推出原創《米飯成長記》繪本等行動,豐富文創產品矩陣;同時以文化賦能農產品包裝設計,讓農產品從單純商品升級為文化載體,讓助農行動兼具溫度與深度。實踐團的少年們把直播間的熱忱折成種子,正往承糧陂的土里撒,讓每粒稻米都含著鄉音,把鄉村振興的故事說與觀眾聽,讓每次直播都裹著熱情,把青春助農的溫度遞向遠方去。
圖 15 文創設計
圖 16 隊員展示繪本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羅陽禾碩”實踐團以行動詮釋擔當,將知識融入鄉土,為鄉村注入活力。未來,實踐團將持續深耕,優化舉措,帶動更多青年投身其中。期待各方攜手,凝聚合力,讓青春之花綻放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共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圖 17 實踐團合照
圖 18 實踐團與小朋友藥王谷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