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1日,安徽農業大學愛心社暑期社會實踐團奔赴廣德市新杭鎮,以“數智賦能鄉野,茶香守護夕陽”為錨點,開啟鄉村振興實地調研之旅。實踐團穿梭于工業廠房、茶田沃野,用腳步丈量數智化浪潮下鄉村振興的創新路徑,解碼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圖景。
智造引擎轟鳴:數智賦能產業振興
工業,是鄉村振興的“硬支撐”,數智化轉型則是激活動能的“密碼”。企業負責人介紹道,“我們新杭鎮作為傳統的工業制造強鎮,近幾年,我們聚焦工業現代化發展,加大項目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實施產業升級和數字化轉型,”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實踐團深入新杭鎮多家工業企業,觀察調研數智化轉型成效。
團隊走進華域皮爾博格車間生產現場,多臺機械臂正與智能檢測系統精準協同作業,現場成員并圍繞這一智能化生產場景對其背后的精密制造工藝展開系統分析。“機械臂的高穩定性保障了基礎工序的一致性,智能檢測系統的實時反饋則為工藝優化提供了數據支撐,二者協同實現了‘生產-檢測-調整’的閉環管理”,車間技術人員介紹道。通過對協同作業過程中設備參數、檢測數據、工藝標準的系統分析,團隊已梳理出3項關鍵工藝優化方向,進一步提升了產品合格率與生產效率。車間負責人表示,機械臂與智能檢測系統的深度協同,不僅是制造設備的升級,更推動了工藝管理模式向數據化、精細化轉變,為企業精密制造能力的持續提升奠定了基礎。
圖為華域皮爾博格有限公司負責人向實踐團介紹工廠生產線。孔雅琪 供圖
在廣德利杰物流的鄉間運輸線路上,多輛新能源重卡正依照智能調度系統指令有序穿梭,成為連接城鄉物資運輸的重要力量。車隊成員與負責人圍繞新能源重卡的實際運營情況,對其環保效益與運營成效展開綜合評估。數智化不僅降本增效,更打造出產業助農新范式。車隊負責人介紹,通過新能源重卡等智能裝備下鄉、數字調度技術進田,企業正構建“智慧工廠+數字農田”的產業生態鏈:智能調度系統精準對接農產品產地與加工基地,新能源重卡保障生鮮農產品綠色運輸,數字技術則實現從田間采摘到終端配送的全流程可追溯。這些舉措不僅讓物流更環保高效,更讓鄉村農產品搭上‘數字快車’,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數智技術與鄉村物流的融合,讓智能裝備與數字服務深度融入鄉村產業,助力構建更具活力的鄉村經濟生態。
圖為實踐團參觀廣德利杰物流有限公司,并采訪公司負責人。儲炙陽 供圖
茶香生態變現:綠色引擎驅動共富 實踐團走進新杭鎮金雞籠村,聚焦當地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的茶產業生態振興之路,對村內萬畝茶園及配套產業發展情況展開重點調研。
在村負責人余主任的帶領下,實踐團先后走訪政府扶持建設的鮮葉交易市場,實地了解市場運營規模與輻射效應;深入萬畝茶園核心區域,現場觀察智慧農業系統在灌溉、病蟲害監測、品質管控等環節的應用成果;同時詳細調研了當地與高校合作的科技興茶項目,以及茶園生態資源與文旅產業融合項目的實施進展,并走進特色民宿“九斗川雲居”,探尋“茶旅+民宿”的經營模式創新。

圖為實踐團在余主任的帶領下穿梭于萬畝茶山間。儲炙陽 供圖
目前政府重點打造的鮮葉交易市場已成為區域茶葉集散中心,吸引了全國多地茶商匯聚。余主任向實踐團介紹,“通過與高校合作引入智慧農業技術,當地茶葉的種植標準和品質穩定性得到顯著提升。”此外,金雞籠村通過深度融合生態資源與科技創新,已構建起從種植、加工到銷售、文旅的茶產業完整價值鏈,不僅帶動農戶持續增收,更成功探索出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的有效路徑。“如今,茶產業已成為我們村鄉村振興的核心支撐,這種‘生態筑基、科技賦能、產業融合’的發展模式,也為同類地區提供了具有示范意義的參考樣本。”余主任說。
圖為實踐團在余主任的帶領下穿梭于萬畝茶山間。儲炙陽 供圖
團隊指導老師在總結此次活動時說到:“此次實踐不僅讓同學們深入了解數智技術在工業與農業領域的創新應用,更真切感受到科技為鄉村振興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此外,實踐團也希望通過這樣的調研,推動更多高校智力資源下沉鄉村,助力產業升級與融合發展,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 孔雅琪 王水仙 闕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