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邊疆治理工作,推動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
來源:“薪火相傳,愛國有我”團隊 佘昊澤 周菁菁 馬湘婷馮彥博 楊宇
做好邊疆治理工作,推動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
廣西師范大學“薪火相傳,愛國有我”實踐團
2025年8月16日,一場關于邊疆治理工作與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專題分享會在“薪火相傳,愛國有我”實踐團的充分準備下順利舉行。講解人深入宣傳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以“圍繞深入做好邊疆治理各項工作,推動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為重點的重要講話精神。其中包含了邊疆治理的核心原則、發展目標及實施路徑等內容,可具體劃分為五個方面: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筑牢邊疆治理基石
講解人首先強調了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邊疆治理的根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邊疆治理需加強戰略規劃和統籌協調,將其有機融入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大局中。各級黨組織要緊密對標黨中央精神,確保各項規劃、法規、政策、項目的具體謀劃和實施都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形成上下一心、協同作戰的良好局面。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賦能邊疆地區發展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邊疆地區被賦予了重要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將邊疆地區的發展納入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通過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的實施,支持邊疆地區依托自身資源稟賦,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提升邊疆地區的經濟實力,還能促進區域間的均衡發展。在講解中,講解人利用“木桶效應”生動形象地解讀了總書記強調的關于“邊疆地區一個都不能少”的理論: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板。邊疆地區的發展就如同木桶的短板,只有補齊這塊短板,解決發展中的劣勢,才能讓國家整體發展更穩健。所以,我們要持續改善邊疆的生產生活條件,補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不足,真正實現“興邊富民、穩邊固邊”。
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促進民族團結
“民族團結是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是邊疆民族地區工作的主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通過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邊疆地區各族群眾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同時,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群眾的合法權益,持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夯實邊疆治理底線
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邊疆治理的底線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夯實基層基礎,提升邊疆地區的社會治理效能。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科技賦能等措施,提高衛國戍邊的整體能力,確保邊疆地區的長治久安。
強化理論支撐,為邊疆治理提供智力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到,強化理論支撐是推進邊疆治理的重要保障。通過完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賦能等措施,不斷提升邊疆治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這不僅有助于解決當前邊疆治理中面臨的難題,還能為未來的邊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次分享會接近尾聲之時,講解人還與參會人員進行積極互動,交流以及連線,以充分的準備對問題進行解答從而與參會人員產生回響和共鳴,積極宣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以“圍繞深入做好邊疆治理各項工作,推動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為重點的重要講話精神。“薪火相傳,愛國有我”實踐團想讓更多人知道黨中央關于邊疆治理工作的理論精神,鼓動更多人積極投身到邊疆治理和邊疆發展的偉大實踐中去,為邊疆地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薪火相傳,愛國有我”實踐團始終相信,“愛國”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具體的行動,要讓“愛國有我”從書面轉為實踐,更要讓“愛國有我”的信念在一次次實踐中更加堅定,共同攜手前行,書寫邊疆地區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