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漁利實踐隊前往陸海環保低值可回收物處理公司開展“三下鄉”實地參觀學習,深入了解低值可回收物的分類、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全流程,切身感受循環經濟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陸海環保低值可回收物處理公司是政府與環保企業合作的重點項目,專業化運營低值可回收物的精細化分揀與高值化利用。公司擁有3000平方米廠房和300平方米宣教中心,在傳統回收體系之外開辟了資源再生的新路徑。
在金鵬學長及工作人員引導下,實踐隊參觀了全自動分揀流水線。企業應用紅外光譜識別、AI機器人分選等先進技術,分揀準確率超95%,每小時處理量達5噸。隊員們從參觀平臺看到,廢塑料瓶、泡沫箱等混雜物料經快速分揀、壓縮后,成為整齊的原料塊,運往下游企業再生利用。實踐隊還參與模擬分類游戲,在互動中學習環保知識。
圖1金鵬學長講解再生制品
參觀過程中,隊員們積極提問,就低值物回收難點、再生產品成本等話題與講解員深入交流。大家認識到,“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全程自動化分揀高效有序,機械臂靈活抓取,各類物料在流水線上精準歸位。即便較難處理的紙塑復合包裝,也可通過精細分揀實現再生。同時,隊員們也注意到,部分污染嚴重或特殊形態物品仍需人工輔助分揀,且腐蝕性物質對設備可能造成損傷,企業持續優化處理工藝。
本次實踐使隊員們直觀認識到科技賦能垃圾分類的現實成效,深化了對循環經濟和綠色發展的理解,為后續投身環保實踐積累了寶貴經驗。
圖2 三下鄉合影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