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至6日,南京財經(jīng)大學紅山學院“壟上律行”普法實踐團16名師生奔赴南京市高淳區(qū),以2025年江蘇省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為載體,通過“紅色鑄魂+精準服務+數(shù)字創(chuàng)新+長效共建”的實踐路徑,將專業(yè)法律知識轉(zhuǎn)化為基層群眾聽得懂、用得上的服務,在高淳的鄉(xiāng)村與校園間,奏響了青春普法的嘹亮樂章。
一、紅色研學:在歷史坐標中錨定法治方向 實踐團充分挖掘高淳紅色資源,以高淳老街、西舍村革命舊址為“法治課堂”,設計專屬研學路線。在展示新四軍“減租減息”政策的史料前,隊員們結(jié)合歷史背景解讀法治初心;面對斑駁的《軍民公約》展板,通過“你問我答”的互動形式,讓村民直觀感受革命年代“以法護民”的實踐。這種“邊走邊學、邊講邊悟”的模式,不僅讓隊員們深化了對法治精神的理解,更讓紅色法治基因在基層群眾心中落地生根。

二、英烈緬懷:在精神傳承中堅定普法信念 7月4日上午,游子山烈士陵園內(nèi)氣氛肅穆。實踐團師生整齊列隊,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整理緞帶,隨后莊嚴重溫入團誓詞。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隊員們俯身擦拭烈士墓碑,認真聆聽烈士們在艱苦歲月中,用法治思維化解矛盾、維護群眾權(quán)益的感人事跡。“革命先輩把‘公平正義’刻進行動,我們更要把‘普法為民’扛在肩上”,一名隊員在活動日志中這樣寫道。
三、數(shù)字普法:讓法律知識“玩著學” “大家看這個動畫,小明的壓歲錢被父母隨意支配,這樣合法嗎?”在高淳區(qū)青少年暑托班,實踐團帶來的“AI+普法”小程序引發(fā)熱烈反響。該小程序包含“動畫釋法”“闖關(guān)答題”“案例查詢”三大模塊,將《未成年人保護法》《民法典》中與生活相關(guān)的條款,轉(zhuǎn)化為生動的動畫場景和趣味游戲。孩子們踴躍參與互動,在輕松氛圍中掌握法律知識,家長們也紛紛表示:“這種方式比單純說教管用多了!”
四、童心守護:校地攜手送法進校園 為筑牢未成年人法治防線,實踐團聯(lián)合南京財經(jīng)大學紅山學院法學院,在高淳當?shù)亻_設暑期普法培訓班。課堂上,隊員們通過情景劇演繹“校園欺凌如何應對”“陌生人搭訕該怎么做”等場景,用真實案例解析法律邊界;課后,向孩子們發(fā)放團隊自編的《未成年人普法宣傳手冊》和印有法律小知識的文創(chuàng)書簽。“我知道了遇到危險要找警察,還能靠法律保護自己!”一名參與課程的小學生自豪地分享收獲。

五、長效共建:讓普法服務“常在線” 此次實踐活動并非“曇花一現(xiàn)”,而是校地合作的新起點。南京財經(jīng)大學紅山學院法學院與高淳區(qū)相關(guān)部門、社會組織達成共識,未來將建立“壟上律行”普法驛站,定期派駐師生開展法律咨詢、更新普法課程、組織志愿幫扶,推動“三下鄉(xiāng)”實踐從“短期活動”轉(zhuǎn)變?yōu)?ldquo;長效服務”,讓法治陽光持續(xù)照亮基層角落。
實踐團負責人表示,未來團隊將繼續(xù)深耕“紅色+法治+數(shù)字”的實踐模式,不斷升級“壟上律行”服務品牌,讓青春力量成為基層法治建設的“生力軍”,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更多法治動能。
(南京財經(jīng)大學紅山學院“壟上律行普法實踐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