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宜賓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宜美鄉興志愿隊伍于宜賓市敘州區樟海鎮,開展以“童心繪石畫,樟海入鏡來”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圍繞考察石頭畫、拍攝宣傳視頻、走訪調研等多維度展開,旨在為宜賓市敘州區樟海鎮的美育教育深化與文旅產業升級注入青春動能。
上午9時,在胡承萍老師的帶領下,志愿者們踏入馬場小學的石頭驥藝術坊。剛進入藝術坊,展覽柜上琳瑯滿目的石頭畫作品便吸引了眾人目光。這里既有老師們創作的技藝精湛的作品,嬌艷欲滴的晨露玫瑰仿佛散發著淡淡芬芳,奔騰的駿馬似要沖破石面桎梏,沉睡的小貓慵懶姿態盡顯;也有孩子們用純真筆觸勾勒出的充滿童稚的畫作,掌心大小的石頭上,笑臉、耕耘的小黃牛、憨態可掬的企鵝等形象栩栩如生,讓普通的石頭被賦予了獨特的情感溫度。
胡承萍老師細致講解著石頭畫的歷史淵源。她說石頭作為中華傳統民間藝術,在歲月長河中承載著文化傳承的重任。同時也介紹了創作時選用的特殊材料與顏料,以及石頭畫所蘊含的藝術價值。志愿者們認真聆聽、仔細觀摩,為后續在社區開設石頭畫課程積累經驗、探尋思路。
午后,志愿隊兵分兩路開展工作。其中一支小隊前往世界樟海景區進行拍攝。景區負責人熱情接待,向志愿者們全方位介紹景區情況:從地理位置、樟海鎮區劃沿革到22萬畝的油樟產業規模以及17億元的年產值,再到“良種繁育—精深加工—康養旅游”的三產融合發展路徑,還有景區內十大景點與所獲榮譽,都一一詳細道來。在油樟展示中心,負責人進一步深入講解,包括油樟命名的由來、宜賓油樟的“八張國家級名片”、油樟在葉煉油、木做家具根雕、廢渣再利用等方面的綜合利用價值,樟油提煉的完整流程以及衍生出的醫藥、日化、保健品等終端產品。現場還展示了精美的根雕獲獎作品,負責人強調敘州區始終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讓生態優勢持續轉化為發展優勢。志愿者們在拍攝過程中,力求充分保留樟海的原始風貌與特色,用鏡頭生動呈現樟海的自然風光與發展成果,為樟海鎮特色旅游資源的宣傳推廣添磚加瓦。
另一支小隊則深入樟海鎮的村落進行走訪調研。志愿者們走進村民家中,與村民們親切交談,了解當地在美育教育方面的現狀與需求,以及對文旅產業發展的看法和期待。村民們熱情分享著自己的想法,從孩子的藝術啟蒙到家鄉旅游發展帶來的變化,都暢所欲言。志愿者們認真記錄下這些寶貴的信息,為后續更好地開展相關助力工作提供依據。
此次“三下鄉”活動,志愿者們以實際行動深入鄉村。在美育領域,通過對石頭畫的考察與學習,為鄉村美育教育的發展探尋新的可能;在文旅方面,借助拍攝宣傳與走訪調研,助力鄉村旅游資源的推廣與產業升級。未來,宜美鄉興志愿隊伍將持續發揮專業優勢,懷揣著對鄉村的熱忱,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書寫更多精彩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