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作為教育領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承載著黨和國家“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莊嚴承諾。為積極響應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2025年“國家資助和助學貸款政策下鄉行”活動的號召,精準打通政策宣傳“最后一公里”,2025年8月5日,廣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學青苗實踐隊冒雨奔赴湛江市遂溪縣楊柑鎮欖湛村和調額村開展資助政策宣傳活動。
【入戶走訪細講解,精準幫扶助成長】
實踐隊與村干部圍坐長談,從村情臺賬里摸清適齡學生底數,在村民議事本上記下“單親家庭子女”“殘疾家庭學生”“留守兒童”等重點關注對象。
圖為實踐隊隊員與村干部圍坐談論 廖靜詩拍攝

圖為實踐隊隊員為村民講解助學貸款政策 陳梓琪拍攝
隨后實踐隊兵分兩路深入村戶,蹲在門檻上、坐在小板凳上、走進田間“一對一”向村民介紹政策:“申請助學貸款要帶身份證和錄取通知書,到鎮教育局資助中心就能辦”“讀中職可以免學費也有補助,每年能領2300元補助”。走訪至調額村時,發現一名婦女攥著衣角局促不安。實踐隊隊員走去了解情況,原來她14歲輟學,18歲生倆娃。現在家里沒錢給小孫子讀書。她因不識字,怕被人嫌棄,總覺得“貸款要蓋章、要填表,肯定辦不成”。隊員小宋立刻翻出手機里保存的申請流程圖,指著卡通圖標比劃:“你看,就像去小賣部買東西一樣,一步步按提示來就行。我同學爸媽是農民,去年就靠這個讀完了大專。”女孩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接過手冊時指尖微微發顫:“原來這么簡單,我有空一定會去辦理!”
圖為隊員與學生溝通講解政策 廖靜詩拍攝

圖為隊員走訪入戶介紹資助內容 廖靜詩拍攝

圖為村民專注聽取隊員對國家學生資助政策的講解 陳梓琪拍攝
【政策宣傳進鄉村,方言溝通暖人心】 走訪發現,兩村以留守老人與兒童為主,雷州話是日常交流的“通行證”。團隊中精通雷州話的隊員立刻化身“政策翻譯官”,用帶著鄉音的家常話打開話匣:“阿婆,您孫仔要是考上大學,學費不夠可以找國家借錢,不要利息的……”他們圍繞國家助學貸款的申請額度、還款期限,國家助學金的發放標準等細則,結合村民關心的“讀書花錢多”“手續太復雜”等疑慮,用方言和通俗易懂的話語逐一拆解政策,確保每個有需求的家庭都能吃透政策、用對政策。
圖為隊員用方言向欖湛村家長介紹資助政策 廖靜詩拍攝
此次活動覆蓋兩村32戶家庭,發放宣傳材料160余份,收集有效問卷28份,不僅讓國家資助政策在雷州半島的村落里扎下根,更讓村民們記住了那些冒雨奔波的青春身影。有村民熱心地往隊員兜里塞龍眼:“你們比自家娃還上心。”
圖為廣州幼專助學青苗實踐隊赴欖湛村、調額村合影 陳梓琪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