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光慧眼:沃野問診青春行為響應國家“三下鄉”號召,踐行培育時代新人使命,暑期,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甘薯田間缺素癥狀識別與調查實踐團”將“知識的顯微鏡”對準大地,用“實踐的標尺”丈量沃土,聚焦甘薯隱形的“營養密碼”——缺素癥狀的精準識別與診斷,通過實地調研、田間采樣、實驗室分析等,為當地甘薯產業的健康注入青春力量。
一、田間問診:傾聽農情,鎖定“病征”實踐伊始,隊員們便扎進田間地頭,與甘薯種植戶們展開了深入交流,問診作物“病情”。這是診斷的第一步,也是了解真實問題的關鍵。隊員們認真傾聽,結合農戶描述和現場觀察,對田間表現進行初步判斷。

二、壟間研耕:師生共“診”,精準把脈烈日下,專業指導老師托起病葉現場授課,點明癥狀要害。隊員們心領神會,用心傾聽,隨后進行分組行動:記錄、取樣、測土……田埂變課堂,汗水鑄數據,只為精準把脈甘薯“營養健康”。

三、實驗室尋根:數據說話,科技支撐。返校后,實踐團立即投入實驗室工作。通過對植株樣本進行養分含量分析,并與土壤養分檢測結果進行綜合比對分析,團隊初步診斷出缺素結果,并結合當地土壤條件和農戶施肥習慣,提出了施肥優化建議。
四、振興征程:步履丈土,“薯”光引路此次“三下鄉”實踐,是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牡丹學院)學子服務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隊員們用腳步丈量土地,用知識服務農業,用青春汗水詮釋了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為科技助力特色農業發展寫下了亮麗的一筆。團隊表示將持續關注當地甘薯生長情況,提供后續技術支持,讓科技興農的“薯光”照亮鄉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