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知識種子,點亮鄉村童心
教育是國之大計,科技強國的根基在于人才的持續涌現與創新活力的不斷迸發。為助力鄉村學生享有更全面的教學資源、夯實知識基礎,廣州工商學院緣夢公益團隊突擊隊在三下鄉期間于7月7日—7月16日,在佛山市三水區蘆苞鎮獨樹崗村及蘆苞宮開展了為期10天的義教活動。
義教活動開始前,緣夢公益團隊突擊隊成員與獨樹崗村負責人齊聚一堂,做好義教準備工作,研討ppt的展示細節,構造能深入人心的良好架構,努力讓同學們能夠全身心地沉浸于課堂之中。
圖1:廣州工商學院緣夢公益團隊成員與獨樹崗村負責人討論
義教期間,團隊精心開設了手工、趣味普通話、手語、繪畫、科學實驗、玩轉粵語、趣味英語、聲樂共八門課程。課程設置既注重引導孩子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著力搭建與世界對話的橋梁,同時旨在拓寬他們的技能邊界,提升動手能力與知識探索興趣,為全面發展筑牢根基。
課堂上,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十分高漲,面對小老師們的提問總能積極回應。不同課程帶來的多元知識,讓不少孩子直言收獲滿滿,更激發了他們探索課程奧秘的好奇心。手工課上翻飛的紙花、趣味普通話課上朗朗上口的繞口令、手語課上實用的日常表達、繪畫課中流淌的家國情懷、科學實驗課里奇妙的小現象、英語課上歡樂的互動游戲、聲樂課上跳動的節奏感……豐富多彩的課堂不僅點燃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現了“玩得開心、學得有趣”。
圖2:緣夢公益團隊突擊隊隊員與小朋友們的合照
警惕兒童性侵,“緣夢”護蕾在行動
隨著兒童性侵案件頻發,守護祖國花朵的身心健康已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議題。為強化兒童防性侵意識,筑牢安全防線,廣州工商學院緣夢公益團隊突擊隊于7月12日前往樂平鎮婦聯,學習兒童防性侵知識,并參與授旗儀式。此次活動為后續兩天的防性侵宣講工作夯實了基礎,助力團隊更專業地開展護蕾行動。
圖3:授旗儀式
在隨后兩天的宣講活動中,緣夢公益團隊突擊隊的鄧鳳佳—小鄧老師與朱育瑩—小瑩老師分別在為期兩天的宣講活動中輪番登場,為孩子們帶來生動實用的防性侵知識課。
課堂上,兩位老師從“如何識別危險場景”入手,逐步講解應對技巧,通過鮮活案例、趣味問答等形式,將自我保護知識娓娓道來。“遇到陌生人誘惑該怎么辦?”“遭遇校園欺凌要如何應對?”面對這些問題,小老師們耐心引導,孩子們則踴躍舉手、積極互動,手中的“YES”“NO”手牌隨問題快速起落,在思考與回應中加深對安全知識的記憶。
圖4:小朋友們舉牌
除了理論講解,情景模擬環節讓知識真正“活”了起來。小老師們與孩子們分別扮演不同角色,還原可能遇到的危險場景。孩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勇敢運用所學知識說“不”、巧妙脫身,將書本上的自我保護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每一次成功應對,都伴隨著掌聲與歡笑,也讓自我保護的種子在孩子們心底扎得更深。
兩場宣講,既是知識的傳遞,更是責任的接力。它讓孩子們掌握了自我保護的“武器”,也凝聚起社會守護兒童的共識。緣夢公益突擊隊與當地工作站以行動踐行擔當,用愛與知識為孩子們保駕護航,讓“護蕾花開”的美好愿景,在一次次宣講、一個個互動中照進現實,助力孩子們健康快樂地走向未來。
圖5:圓夢公益團隊突擊隊隊員與小朋友們的合照
解碼紅頭巾,探索農旅路,傳承龍舟文化
一:尋訪紅頭巾--打撈崢嶸歲月里的巾幗記憶 上世紀,三水區曾多次遭受嚴重水災。我們在三水區水博物館調研時了解到,頻發的水災不僅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制約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導致民生與經濟水平長期處于較低狀。
圖6:緣夢公益團隊突擊隊隊員們在水博館調研
為了生計,三水區的婦女們毅然扛起生活的重擔,漂洋過海前往新加坡謀生。緣夢公益團隊突擊隊在三水區紅頭巾博物館了解到,當年這些婦女在新加坡從事的是繁重的苦力勞動,不少人甚至能挑起比男性更重的擔子。她們將辛苦掙來的錢悉數寄回家里,只為讓家中老人孩子能平安度日、健康成長。她們用堅韌的行動證明:人的意志足以抵御天災,即便在無聲的抗爭中,也能綻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圖7:紅頭巾博物館內紅頭巾女性形象
在后續對銳爺爺及艷陽紅太極隊《紅頭巾》舞蹈編排負責人的采訪中,我們進一步感受到紅頭巾精神中那份堅韌不拔的意志與勤勞奉獻的品格。他們懇切寄語緣夢公益團隊隊員,希望這份精神能被不斷傳承發揚,也期盼有更多人了解并關注紅頭巾的故事,讓這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與精神,在新時代持續傳遞力量。
圖8:“紅頭巾“內容訪談
二:青春力量筑鄉土—農業文旅發展調研中的青春觀察 民族振興的征程上,鄉村振興是不可或缺的壯美底色,緣夢公益團隊愿意作為時代的奉獻者,引領青年將目光投向廣袤的鄉村大地。我們首先前往大旗頭古村開展實地調研。通過與蘇達豪書記的深入訪談,我們詳細了解了古村的發展歷程,明確了其發展定位。訪談后,蘇書記帶領我們走訪古村,不僅生動介紹了將其打造成旅游勝地對村民的實際益處、古村具備的獨特優勢,還深入剖析了當前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自上任以來,蘇書記始終聚焦村域發展,結合古村整體情況謀劃了多套發展方案,系統性推進規劃布局工作。
圖9:緣夢公益團隊突擊隊隊員與書記進行訪談
隨后,我們前往糧食博物館開展調研,系統學習了糧食種植技術的演進歷程與糧食產業的發展脈絡。這些關于農耕文化的深度認知,為后續探索農業與鄉村文旅的融合路徑提供了重要參考。
圖10:緣夢公益團隊突擊隊在糧食博物館合照
三:鼓震龍舟,情系鄉土--調研記錄傳統民俗的傳承與創新 緣夢公益團隊突擊隊于7月8日走進佛山市三水區獨樹崗村,與蔡桂豪書記、蔡炎良書記展開了一場對龍舟文化的深入探討。在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上,兩位書記用實干與擔當,書寫著獨樹崗村的文化振興篇章。訪談中,我們詳細了解了龍舟文化在獨樹崗村的傳承脈絡,明晰了其作為村落文化象征的獨特意義,同時也知曉了村里為傳承龍舟文化、舉辦龍舟賽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困難。
圖11:緣夢公益團隊突擊隊隊員訪談龍舟文化
蔡炎良書記表示,龍舟賽吸引了眾多企業家關注與投資,推動獨樹崗村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修復古祠堂、民居,組建文藝隊伍并定期開展民俗活動,龍舟賽已成為該村文化名片。每年端午前后,河道龍舟競渡、岸邊助威聲此起彼伏,既傳承了民俗文化,更凝聚了村民力量,為鄉村建設注入動力。
以青春之力,赴成長與奉獻之約
2025年暑期三下鄉活動,于我們而言是一場滿載收獲的成長之旅。義教課堂上與孩子們的暖心互動,調研途中不斷拓展的知識邊界,都在為我們未來融入社會、踐行擔當積蓄力量。
在這些志愿服務中,我們更收獲了前所未有的快樂——那是付出后的滿足,是被需要的溫暖。正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份因奉獻而生的芬芳,早已悄然縈繞心間。愿我們始終帶著這份熱忱前行,讓三下鄉的風,永遠吹拂在服務他人、溫暖世界的路上。
圖12:緣夢公益團隊突擊隊隊員全體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