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向、靦腆,不愛發(fā)言但充滿好奇。”這是暨南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心河童舟”社會實踐團初到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溪山鎮(zhèn)溪山中學時,對當?shù)睾⒆觽兊牡谝挥∠蟆?月22日至27日,該實踐團14名師生從珠海出發(fā),在溪山中學開展了為期六天的暑期“三下鄉(xiāng)”支教活動。活動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開設了“尋愛之旅”、“反校園欺凌”、“走進E時代”等系列課程,在當?shù)亟逃块T組織下,吸引了約20名中小學生參與。

(圖1:“三下鄉(xiāng)”實踐團成員與溪山中學同學合影)
初到溪山中學,實踐團成員發(fā)現(xiàn)孩子們普遍內(nèi)向靦腆,眼神中卻充滿好奇。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男孩澤西(化名)尤為安靜,互動寥寥,臉上鮮有表情。成員們了解到,澤西(化名)是跟隨上初中的姐姐一同前來聽課的,陌生的同學和環(huán)境讓他格外內(nèi)斂。
(圖2:坐在最后一排的澤西(化名)同學 實踐團成員曾雨珊 供圖)
破冰儀式: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活動伊始,孩子們普遍顯得拘謹。實踐團精心組織了破冰儀式,通過團隊成員自我介紹、自畫像猜人等環(huán)節(jié),迅速拉近了師生距離。隨后,實踐隊員分成三個小組,融入學生之中,以“隨機報數(shù)”等互動游戲活躍氣氛。現(xiàn)場氛圍逐漸升溫,孩子們臉上露出明媚的笑容。然而,澤西(化名)依然顯得沉默,游離在集體活動之外。
特色課程:播撒陽光心靈的種子
(圖3:“打破思維定勢”課堂掠影 實踐團成員曾雨珊 供圖)
實踐團寓教于樂,精心設計了《認識自我,學會自愛》、《打破思維定勢》、《拒絕校園欺凌,共建友善環(huán)境》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這些課程將專業(yè)心理知識與生動有趣的互動形式相結(jié)合,旨在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和自我認知能力。課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學會跳出框架多角度思考問題,更懂得融入集體、遇到困難時主動尋求幫助。
“課堂上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在課后作業(yè)中,有孩子這樣寫道。這正是實踐團老師在講授《認識自我,學會自愛》課程時反復強調(diào)的理念。看到學生能深刻理解并記住課程要點,隊員們倍感欣慰。
寓教于樂: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 除課堂教學外,實踐團還開展了心理團體輔導、戶外拓展活動、主題電影賞析等多種形式的教娛融合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們逐漸敞開心扉,愿意大方表達自己的想法,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不斷拉近。實踐團成員留意到,澤西(化名)雖然依舊安靜,卻對這項活動表現(xiàn)出了特別的興趣和熱情。
(圖4:“心電感應”實驗活動描摹 實踐團成員楊皓然 供圖)
隨著課程的深入,師生情誼日益深厚。實踐隊員的真誠付出贏得了孩子們的信任,孩子們開始愿意向隊員們傾訴內(nèi)心的想法。尤為可喜的是,原本沉默寡言的澤西(化名)同學,也開始主動參與課堂互動,與初時的靦腆形成鮮明對比。隨著課程的深入和師生信任的建立,他開始嘗試參與互動,眼神中的躲閃逐漸減少。在一次草木貼畫創(chuàng)作展示課上,當澤西(化名)捧著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進行展示時,鏡頭恰好捕捉到了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燦爛笑容。
(圖5:課堂上綻放笑容的孩子們 右一為澤西(化名)同學 實踐團成員黃飛語 供圖 )
7月27日,在溫馨的告別儀式上,“心河童舟”實踐團的支教活動圓滿結(jié)束。隊員們深情話別,并為同學們送上了精心準備的禮物。此次活動不僅為溪山鎮(zhèn)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堂精心設計的心理健康課,也為大學生們積累了寶貴的社會實踐經(jīng)驗。實踐團負責人表示,活動雖已落幕,但團隊后續(xù)將持續(xù)關(guān)注學生成長,努力讓這份跨越山海的師生情誼長久延續(xù),搭建長效幫扶機制。
(通訊員:吳士璇 陳浩林 黃飛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