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與科學,共繪暑期圖景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詩韻探行,雅句傳薪”暑期實踐團隊于2025年7月7日在江蘇省淮安市長安社區的暑假托管班中帶來了別開生面的詩詞教育課堂。這次傳統文化教學活動讓孩子體會傳統詩詞中所蘊含的美感與力量,讓文學的胚芽在童年悄然種下,也使中華傳統文化在新一代得到傳承。
夏日炎炎,由團隊成員潘羽茜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堂堂別開生面的詩詞小課堂。正是這一次次精心準備的課堂,為長安社區的孩子們搭建起通向千年文韻的橋梁,牽起一只只稚嫩的手去觸摸劉長卿《江中對月》中那一輪皎潔的月。喚醒一顆顆幼小的心去體會李白《上李邕》中那一腔沸騰的血。
詩韻傳承——童聲誦詩句,童心悟詩意
在課堂中,成員擔任起了老師的角色,通過多種環節,與學生互動等多元的形式為孩子們講解了李白的《上李邕》與徐長卿的《江中對月》,帶給了孩子們對古代詩詞的新認識,同時在富有趣味性的互動課堂中讓孩子用心體悟詩詞背后所蘊含的情感與意義。
團隊成員同時在課堂中設計了許多自主朗誦環節,讓孩子富有感情的誦讀詩句,不僅能夠糾正某些字詞的錯誤發音,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有感情的朗讀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聲音去體會詩人想要借文字傳達出來的情感。
圖為長安社區小朋友進行生字朗讀。潘羽茜供圖。
教中感悟——組員在課堂上的收獲
本次實踐活動不僅為孩子們帶來了各種知識,參加活動的組員同樣在活動中也是受益匪淺。在與孩子們的互動中,成員們學會了如何用更簡單,更生動的語言去表達復雜的詩意來讓年幼的學生更好地理解。比如,在講解李白的《上李邕》時,成員潘羽茜嘗試將“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與孩子們熟悉的動畫片《大魚海棠》聯系起來,讓他們想象大鵬在天空中翱翔的壯麗畫面。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甚至有人脫口而出:“老師,李白是不是像動畫片里的神獸一樣厲害?”這樣的回應讓組員感到欣喜,也更加堅定了用孩子們能夠理解的方式去講述詩歌的決心。
在教學中,組員設計了一個“生字卡游戲”,將詩句中的關鍵詞制成卡片,讓孩子們通過抽卡、配對的方式學習生字和詩句。首先進行提問,有沒有小朋友可以讀出這個字,孩子們都非常積極的舉手。
寓教于樂——紙花綻科學,暢談航天夢
本次實踐活動除了詩詞教學之外,實踐團隊還本著“寓教于樂”的原則為孩子們準備了了解科學與航天知識的趣味實驗與圖片。這三個部分也象征著孩子們在傳承過去的基礎上,更應該把握現在,開創未來。
在詩詞教學之后,成員潘羽茜還向孩子們展示了火箭和太空的照片,講述了人類一直以來都有“上九天攬月”的夢想。在一雙雙好奇的小眼睛注視下,團隊采用了更貼近孩子們生活的問題,詢問小朋友們是否看過喜之郎的廣告,里面就講了小孩有當太空人的夢想。小朋友們是否有同樣的愿望呢?得到了統一齊聲的回答。此刻,成員們不僅是老師,更像是一位位引導者,帶領長安社區的孩子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為了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熱情,我們還組織孩子們進行最后的紙花綻放實驗。當孩子們將紙花放進裝滿水的水桶里后,一朵朵紙花在期待的注視下緩緩展開。小小的房間里響徹孩子們的歡呼。通過小小的紙花實驗,孩子們了解了紙花綻放背后所蘊含的原理。這次實驗不僅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激發孩子們對世界的好奇與熱愛的踏板,讓孩子們體會到了科學的樂趣。
這場詩詞與科學交織的暑期之約,沒有復雜的理論,卻在孩子們的笑聲與驚嘆中,悄悄埋下了兩顆種子 —— 一顆是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一顆是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而這些種子,正如水中綻放的紙花,終將在時光里慢慢舒展,開出屬于他們的精彩。
通訊員:閆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