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團的最后一站來到淳化當地科技扶農的標桿示范企業-“爸爸的果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地感悟一批“新農人”用真干、實干助力鄉村振興。
當地淳化地處黃土高原南緣,海拔高、晝夜溫差大,是全國優質蘋果生產基地。“爸爸的蘋果”品牌由淳化爸爸的果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阿娟創立。此前在北京從事自媒體工作的她,2014年出于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父親種蘋果經歷的感動,她毅然辭職回到淳化當地,決心幫助父親種植和銷售蘋果,憑借在自媒體領域積累的經驗和全新思維,她注冊“爸爸的蘋果”品牌,開啟了創業之路。
“爸爸的蘋果”按照嚴格的程序和標準作業,為當地果農統一培訓種植技術,在園區采用智能化監測土壤水分、智能灌溉、病蟲害預警、極端氣候預測、花期管理系統等18項科技手段,使一千畝蘋果的園產量增至年產四百萬噸,同時為了從源頭提升蘋果品質,堅持不用農藥、不用除草劑,施有機肥。在銷售端,通過跑展會、進超市、在各大電商平臺開設店鋪、邀請果農直播“說蘋果”,分享種植故事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賦予產品獨特記憶點,吸引大量消費者,從而幫助農戶解決蘋果銷售問題。實實在在增加了他們的收入。此外,品牌的發展還拉動了包裝、物流等相關產業,為當地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
“爸爸的蘋果”不僅讓自家的蘋果暢銷,更帶動了周邊果農增收致富。如今,“爸爸的蘋果”正以飽滿的姿態邁向更廣闊的市場,為淳化縣的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紅彤彤的蘋果,承載著果農們的希望,也描繪出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正如“爸爸的蘋果”品牌理念所言:“每一顆蘋果,都藏著土地的深情和奮斗的故事。”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一個個紅彤彤的蘋果,正串起鄉村振興的甜蜜未來。
四天的實踐活動,四個不同視角,卻指向同一個主題——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從土壤的科學研究到電商的模式創新,從紅色文化的傳承到特色品牌的培育,在實踐中團員們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是一場需要科技賦能、文化鑄魂、產業支撐、生態托底的系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