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科學精神與非遺文化,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信息技術學部紅承志愿服務隊“三下鄉”實踐團隊于2025年7月10日聯合湖北省荊州市狼牙訓練基地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光影科學”主題課堂。志愿者以光的三大特性為切入點,將傳統皮影藝術與現代科學實驗相結合,帶領青少年制作“光影感官瓶”,在動手實踐中感悟光與影的奇妙碰撞。

圖為志愿者上課過程 戶霄萌攝
“光為什么會拐彎?”“皮影戲的影子是怎么來的?”課堂伊始,實踐隊員通過趣味提問引出光的直線傳播、反射與折射三大特性,結合皮影戲表演視頻,生動闡釋了非遺藝術背后的科學原理。孩子們在皮影藝人“隔帳述千古”的技藝中,驚嘆于光與影交織的千年智慧。

圖為志愿者給少年們做演示 戶霄萌攝
動手環節中,隊員們利用透明瓶、彩色玻璃紙、LED燈等簡易材料,指導青少年制作“光影感官瓶”。通過調整瓶中水的折射角度、覆蓋不同顏色的透光材料,孩子們直觀觀察到光線變化形成的夢幻效果。“我的瓶子像彩虹!”“看”,光在瓶子里“跳舞!”活動現場歡聲不斷,一個個創意十足的感官瓶在巧手中誕生。
“科學不只在課本里,更在生活的光影之間”。團隊隊長在活動總結中表示,本次“非遺+科學”的創新課堂形式取得了良好效果。通過親手制作感官瓶和觀看皮影戲演示,孩子們不僅直觀理解了光的特性,更對傳統皮影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

圖為感官瓶成果展示 戶霄萌攝
據悉,此次“光影科學”課堂是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三下鄉團隊“科學啟蒙”系列活動的首站,吸引了狼牙訓練基地30余名青少年參與。團隊成員通過精心設計和現場教學,不僅將抽象的科學原理與生動的非遺文化成功結合,更在實踐中鍛煉了自身的活動組織、科普講解和跨學科教學能力。未來,團隊將繼續圍繞傳統工藝與自然科學,設計開發更多類似的跨界課程,致力于為鄉村青少年打開文化傳承與科學探索的精彩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