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以青春力量賦能農業產業發展,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7月3日,江西農業大學國土院“三農”問題青年實踐隊走進江西省耀萊農產品有限公司,親身參與剝蓮子等工作,以直播為翼,助力白蓮產品銷售,同時與吳老板展開交流。
實踐過程中,實踐隊員們身著統一紅色隊服,來到農產品加工車間,實實在在地當起了"臨時工"。在生產車間,大家與當地工人協同作業,圍坐在堆成小山的白蓮旁,認真剝起白蓮,一顆顆仔細分揀,深入農產品加工一線。隊員們表示,親身參與農產品加工,不僅熟悉了農業產業的生產流程,更體會到農產品從田間到市場背后的辛勤付出 ,每一顆蓮子的品控要求都很嚴格,需要反復挑揀。

圖 1圖為實踐隊員與當地工人一起剝蓮蓬。曹婧冉供圖
在產品推廣環節,實踐隊員們走進白蓮加工產品直播間,積極“變身”宣傳員,手持寫有產品優勢、吃法及品質保障的展示牌,向各地的網友們介紹公司白蓮等農產品。“敢承諾無任何添加、無熏硫”“支持運費險、試吃,7天無理由”,通過清晰的產品理念傳遞與略顯青澀但真誠的介紹,努力拓寬農產品推廣渠道,助力提升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 ,他們在鏡頭前賣力宣傳,在幕后幫忙剝蓮子,用實際行動助力農產品銷售,努力搭起消費者與產地之間的信任橋梁。

圖 2圖為實踐隊員投入白蓮直播的畫面。曹婧冉供圖
實踐隊員們在和吳老板的交流中得知,吳老板大學畢業后奔赴深圳,本可在城市扎根,卻因為愛人的戀鄉情結,才放棄在深圳的穩定工作,一起踏上回鄉創業之路。回到家鄉后,他們投身農業,選擇白蓮產業作為奮斗方向,這一決定,開啟了一段充滿艱辛與希望的旅程。
“農業創業,比想象中艱難得多。”吳老板坦言,做農業就得能吃苦、肯堅持,單純聚焦農業生產,盈利之路難行,必須借助平臺整合資源,方能在市場站穩腳跟。公司自2020年起步,歷經幾年的摸爬滾打,終于實現扭虧為盈,還不斷拓展白蓮產業的版圖,同時也得到了華潤、盒馬生鮮等大型連鎖超市的支持與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品控成為重中之重,由于白蓮保鮮要求嚴苛,遠距離訂單難以保障品質,公司堅守原則,不做遠距離發貨,只為給消費者呈上最新鮮、優質的產品 。
創業途中,吳老板也有著豐富的職業經歷。生二胎后,她在充分為自身發展考慮的情況下,成功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在深圳一所幼兒園教學時,憑借專業與熱情收獲了一致認可。回到家鄉后,又成功考進當地一所學校,在帶班過程中,學生的成長與信賴讓她收獲滿滿成就感,也讓她深刻領悟到,無論身處何種崗位,做事認真負責都是前行的基石。
對于創業感悟,吳老板有著深刻體會。創業之路布滿荊棘,前期長時間處于未盈利狀態,可她始終沒有放棄,因為在她看來,公司雖然沒有賺得豐厚的利潤,卻在行業內打響了名頭,積攢了一些名氣,發展態勢穩步向前。她深知讀書對平民百姓的重要性,也明白規劃未來的價值,所以非常樂于向自己的學生們分享經歷,鼓勵他們好好讀書、提前規劃人生,在青春歲月里積蓄力量,為未來拼搏 ,也對實踐隊員們寄予厚望。

圖 3圖為吳老板與實踐隊員們交流的畫面。曹婧冉供圖
這場助農直播,不只是一次銷售行為,更是農業創業故事的生動傳播。實踐隊員們用青春力量助力農業發展,吳老板用堅守詮釋農業創業的不易與希望。在鄉村振興的宏大敘事里,有無數像吳老板這樣的創業者,他們帶著對家鄉的熱愛、對農業的執著,在艱辛中奮進;也有像實踐隊這樣的青春力量,以實際行動賦能三農,讓農業創業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讓農產品走向更廣闊市場。
農業創業,一頭連著土地,一頭系著希望。吳老板和她的公司,在白蓮產業里深耕細作,從艱難起步到漸入佳境,是農業創業者韌性的體現,讓更多年輕人看到農業領域的機遇與挑戰,明白鄉村振興需要不同代際、不同力量的攜手奔赴。
未來,期待有更多時代新農人關注農業創業,投身助農行動,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書寫更多關于堅守、成長與收獲的故事,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創業者的付出結出更豐碩的果實,讓鄉村在發展浪潮中綻放更耀眼的光彩。
通訊員:李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