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的成長旅程,既是社會溫情的鮮活印記,更是時代前行的使命所在。這不僅關系著孩子們能否在關懷中守護心靈陽光、揚起純真笑臉,更牽動著教育溫暖的均衡傳遞、親情聯結的跨越距離,以及民族未來的希望培育與理想扎根。
巢湖學院“我是小小實驗郎”三下鄉實踐團隊深入宿州市三八街道港利社區,與社區團支部書記陳子璇及工作人員圍繞關愛呵護留守兒童、流動兒童主題召開座談會。
座談會上,社區團支部書記陳子璇首先介紹了港利社區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的基本情況:目前社區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等約有58名,多數由祖輩照料,存在課后無人輔導、情感陪伴不足等問題,尤其在假期容易出現安全監護空檔。同時,陳子璇提出,期望通過高校與社區的深度聯動,構建“學校+社區+家庭”的立體化關愛閉環體系,確保孩子們能夠持續感受到溫暖關懷。
團隊成員結合前期調研,提出“學業幫扶+興趣培養+心理疏導”的關愛思路,即依托高校專業資源,定期開展課業輔導、科普課堂等活動,同時建立‘一對一’陪伴檔案,記錄孩子們的成長需求。
社區工作人員進一步補充說明:針對部分兒童性格較為內向的特點,建議通過增設親子互動類活動搭建情感溝通的有效橋梁,同時表示將積極協調轄區內商戶資源,為關愛行動提供愛心物資支持。
座談會中,雙方就活動常態化推進展開重點研討:社區方面明確將提供活動場地保障與人員對接服務,實踐團隊則規劃組建長期志愿服務隊伍,結合各類節日節點策劃開展系列主題活動。
實踐團隊負責人回應稱,將把本次座談會的成果系統梳理并轉化為具體實施方案,以專業服務與耐心陪伴為孩子們的成長之路保駕護航。
整場座談會聚焦實際需求、務實高效,為后續關愛行動的落地實施凝聚了廣泛共識與行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