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一支名為“鄉播播”的14人大學生直播助農團隊正奔忙不息。從洋槐花蜂蜜的清香、純紅薯粉條的勁道,到大米小米的醇厚、大紅袍花椒的辛烈,這些深藏鄉野的寶藏,正通過這群年輕力量的智慧與汗水,搭乘直播快車,直抵萬千消費者。
鏡頭前,主播組成員們熱情洋溢,化身農品“代言人”。他們不僅細致描繪每一款農產品的獨特風味與匠心故事——從原產地的山野靈氣到舌尖上的真實體驗,更以真誠互動點燃直播間熱度,巧妙引導觀眾下單,讓每一場直播節奏流暢、氛圍火熱。
主播組成員薛寧、王舒韻、楊開明(從左至右)正在講解農產品
幕后,運營策劃組是團隊的“智慧大腦”。開播前精心打磨每一環節主題與腳本,精準對接產品信息;直播中緊盯后臺數據脈搏,敏捷調整策略;直播后深度復盤,讓每一次實戰都成為下一次飛躍的基石。技術支持組則是“隱形守護者”,確保鏡頭畫面清晰穩定、聲音流暢無阻,為直播的順暢運行筑牢技術后盾。
運營組尤怡然正與宣傳推廣視頻組陳海濱討論直播細節
產品與供應鏈組嚴把品質關卡。從篩選源頭好貨、敲定包裝物流,到直播中實時更新庫存、高效處理訂單,他們搭建起從原產地到用戶餐桌的信任橋梁。宣傳推廣組則全力開動“流量引擎”,開播前在校園社群與社交平臺廣泛造勢;直播中積極引流;直播后更精心剪輯亮點,持續擴散助農聲量。
團長馬昊羿手持相機拍攝宣傳視頻

團隊到社區地推

隊員李想在認真工作
鏡頭內外,腳本策劃、技術保障、品控履約、宣傳引流——各小組如精密齒輪咬合運轉,共同驅動“鄉播播”的助農實踐車輪滾滾向前。
這群年輕學子以專業熱忱照亮鄉土物產,用青春智慧賦能鄉村振興。每一次流暢的直播、每一份抵達遠方的訂單,都凝聚著他們“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生動實踐。當田間地頭的質樸風味與青春力量在云端相遇,“鄉播播”助農團正奮力譜寫助農興鄉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