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這片蘊藏著深厚茶香與人文關懷的鳳城大地上,福建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赴泉州安溪鄉村振興實踐隊的莘莘學子,心懷赤誠,肩負使命,將青春的汗水揮灑在鄉村沃土,以青年的智慧與溫度,譜寫了一曲關愛鄉村長者、呵護困境花朵的時代協奏曲。
啟航:責任在肩,使命如磐
為深入貫徹服務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切實響應社會關切,2025年夏季,福建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赴泉州安溪鄉村振興實踐隊奔赴“中國茶都”——泉州市安溪縣,深入安溪明愛養老院、泉州國宇醫院、藍田鎮(黃柏村、藍二村)與祥華鄉(福新村、后洋村、崎坑村、東坑村),開展了一系列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調研與實踐服務活動,致力于為鄉村“一老一小”群體紓難解困,貢獻農林學子的青春力量。
在安溪縣民政局“三下鄉”啟動儀式上,縣民政局顏志清副局長對實踐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詳細介紹了安溪縣人口年齡結構比例、養老模式以及當前農村養老所面臨的難題。實踐隊簡欣苑隊長代表全體隊員,鄭重承諾將珍惜此次實踐機會,立足城鄉規劃專業視角破解鄉村養老難題,深耕基層沃土踐行學術使命,助力安溪鄉村“老有所養、幼有所護、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變為現實;至此,一段充滿溫情與責任感的實踐征程正式拉開序幕。

圖為實踐隊與安溪縣民政局領導在啟動儀式現場合影
聚焦前沿:探訪“醫養結合”,解鎖養老新路徑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安溪縣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現狀,特別是探索解決鄉村養老難題的創新模式,實踐隊在啟動儀式后,馬不停蹄地前往安溪縣明愛養老院和泉州國宇醫院,進行實地調研,探尋“醫養結合”這一現代養老發展的重要方向。
深入機構看模式:在明愛養老院,隊員們實地參觀了養老居住區、康復活動區、營養膳食中心等,詳細了解了機構在生活照料、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務內容與管理經驗。養老院負責人重點介紹了他們與醫療機構合作,為入住老人提供便捷醫療服務的情況。
醫院聯動探融合:隨后,實踐隊來到泉州國宇醫院,重點考察了其面向老年群體的特色科室和健康管理服務。醫院相關負責人詳細闡述了“醫養結合”模式的核心理念與實踐,即如何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深度整合,為老年人提供“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的一站式服務;隊員們還參觀了醫院的老年病科、康復中心,并與醫護人員交流,了解老年慢性病管理、術后康復、健康檔案建立等關鍵環節。
理念碰撞啟思路:通過這次實地探訪,隊員們對“醫養結合”模式的運作機制、優勢特點以及面臨的挑戰(如專業人才、費用支付、政策銜接等)有了直觀而深刻的認識。這種模式在提升老年生活質量、減輕家庭照護負擔、有效應對高齡失能老人需求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為思考如何將更優質的養老服務資源下沉到鄉村、惠及更多農村老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思路借鑒。此次考察學習,為實踐隊后續深入鄉村調研養老問題奠定了更堅實的認知基礎,也拓寬了為鄉村養老建言獻策的視野。

圖為實踐隊員在明愛養老院參觀并與負責人交流

圖為實踐隊員在泉州國宇醫院了解老年康復設施與服務模式
深耕桑榆:詳察耄耋生活,智助銀齡跨越“數字鴻溝”
實踐隊深入藍田鎮黃柏村、藍二村及祥華鄉福新村、后洋村、崎坑村,重點調研鄉村老人的生活現狀、健康狀況、養老需求以及面臨的主要困難。隊員們走村入戶,以拉家常、問卷訪談等形式,與老人們面對面、心貼心交流。
細致調研摸實情:隊員們詳細記錄下老人們的居住環境、日常照料、醫療保障、精神慰藉、經濟來源等情況。通過走訪,實踐隊深刻體會到鄉村養老服務基礎設施薄弱、社會支持網絡有待加強、部分老人面臨孤獨感和“數字鴻溝”等問題。
智慧助老傳溫情:為解決部分老人面臨的“不會用、用不好”智能手機或老人機的難題,實踐隊員精心準備了自制的《智能助老培訓手冊》。他們化身為耐心的“小老師”,一對一、手把手地教老人如何進行視頻通話、查看信息、緊急呼救等常用功能。看到老人們成功撥通兒女視頻電話時的喜悅笑容,隊員們倍感欣慰。這份實用的手冊不僅是技術指導,更是連接親情的“橋梁”。

圖為實踐隊員在黃柏村入戶與老人親切交談,了解生活需求

圖為實踐隊員在手把手教老人使用老人機
情系蓓蕾:走訪困境兒童,愛心托舉希望
鄉村困境兒童的健康成長牽動著實踐隊全體成員的心。在祥華鄉東坑村,隊員們跟隨海西社工工作人員吳炳材同志拜訪了多個困境兒童家庭。
訪實情,遞溫暖:每到一戶,隊員們都與兒童及其監護人促膝長談,深入了解孩子們的生活保障、學習教育、身心健康、監護情況及存在的實際困難。他們用心傾聽,詳細記錄,溫馨的交流傳遞著社會的關懷與溫暖,鼓勵孩子們樹立信心、努力學習、樂觀面對生活。
察需求,思方案:通過這些深入接觸,實踐隊精準地掌握了困境兒童及其家庭的實際需求,特別是對后續持續關愛、心理疏導、教育支持等方面的迫切期望,為后續形成更完善的兒童幫扶方案奠定了堅實的事實基礎。

圖為實踐隊員在慰問困境兒童家庭

圖為實踐隊員與困境兒童合影
實踐歸來話成長:感悟與啟迪
短短數日的實踐,隊員們從校園走向田野,將所學知識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對鄉村基層,特別是“一老一小”群體的生存狀態有了更為深刻直觀的體認。在崎嶇的山路上穿行,在樸素的農家院落里交流,在老人期盼的眼神和孩童純真的笑容中,隊員們讀懂了責任的分量、奮斗的意義和奉獻的價值。
實踐隊帶走的不僅僅是詳實的數據資料、寶貴的調研經驗,更是沉甸甸的鄉村情懷。下一步,他們將整合在安溪縣民政局、藍田鎮、祥華鄉的實踐見聞與調研數據,針對發現的鄉村養老服務短板和困境兒童幫扶需求,發揮專業知識優勢,凝練成具有針對性、可操作的方案建議報告,提交給相關管理部門,爭取為改善安溪鄉村“一老一小”的福祉貢獻切實的智慧方案,讓青春之花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持續綻放。
此行安溪雖短,扎根鄉土情長。福建農林大學“暖心筑巢,適老煥新”實踐隊的腳步不會停歇,關注的目光也將持續聚焦。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青年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青春的力量正為新時代的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