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閃耀邊疆!延大學子以“紅醫精神”譜寫新時代奉獻之歌
七月驕陽似火,青春熱忱更熾。2025年7月5日至8日,延邊大學醫學院“紅醫延行·本草傳薪”暑期三下鄉實踐隊,懷揣“傳承紅醫精神,守護邊疆健康”的赤子信念,跨越200公里山河——從龍井市鐫刻著紅色記憶的土地,到羅子溝鎮飄著裊裊炊煙的村落,團隊以醫者的專業素養為筆,以服務邊疆的脈脈溫情為墨,在廣袤的邊疆大地上,鄭重書寫著屬于新時代的奉獻篇章。
精準服務暖心田,健康福祉惠邊民。實踐隊始終錨定民生所需,讓“紅醫精神”在志愿服務中落地生根。在汪清縣第五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隊員們化作老人們的“貼心晚輩”:指尖凝聚專業力量,中醫推拿精準發力,為腰腿酸痛的老人拂去不適;養生講座干貨滿滿,常見病預防與保健知識娓娓道來,實用又暖心;義診臺前細致問診,血壓測量、健康答疑一絲不茍,80余人次的服務覆蓋,讓關愛觸手可及。當老人們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眼角漾起孩童般的溫暖笑意,這份關懷已悄然化作鄰里間相傳的“暖心故事”,讓“紅醫”的溫情在福利中心乃至周邊社區久久回蕩。
深入羅子溝鎮,隊員們化身行走的“健康使者”,將服務的觸角延伸到每個角落。針對當地兒童,精心設計了一堂堂妙趣橫生的愛眼護牙科普課:手中的逼真模型在演示中“活”了起來,趣味互動游戲讓知識變得可觸可感,隊員們俯身教孩子們握好牙刷、擺正姿勢,細細講解科學用眼的每一個細節。那些生動的瞬間,如同在孩子們心田播下一顆顆飽滿的健康種子,更在校園里掀起了“愛健康、學知識”的小熱潮;在鎮中學,團隊打造了一場直擊痛點的防侵害與反校園霸凌專題講座——用真實案例敲醒安全警鐘,以情景互動點燃防護意識,引導學生從“被動警惕”轉向“主動防御”,在心中筑起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緊隨其后的,是一場干貨滿滿的急救技能實戰培訓。聚焦心肺復蘇術(CPR)與海姆立克急救法的“黃金操作標準”,隊員們先手把手示范按壓深度、頻率、手法等關鍵細節,再通過模擬人體模型進行沉浸式演練,讓每一位師生親身體驗“與時間賽跑”的急救過程,把“救命知識”轉化為“肌肉記憶”。 從意識強化到技能硬功,層層遞進筑牢的安全防線,不僅讓師生們在突發狀況下多了一份從容底氣,更讓“自救互救”的理念在全鎮教育系統中悄然蔓延。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專注光芒,與實踐時躍躍欲試的身影交相輝映,那是知識在萌芽、技能在生長的模樣。隊員史芳源在服務后動容分享:“望著孩子們一絲不茍練習急救手法的樣子,聽著學校老師真摯的道謝,那一刻,‘服務人民’不再是課本上的字句,而是化作心頭滾燙的成就感;作為未來醫者的價值,也在這些鮮活的瞬間里,變得無比清晰而厚重。”而這份價值,正通過一雙雙傳遞知識的手、一次次溫暖的互動,化作邊疆大地上看得見的健康改變,讓“紅醫精神”的火種在服務過的每一寸土地上,持續煥發燎原的力量。
指導教師尹偉明在活動總結中感慨頗深:“這次‘三下鄉’之行,正是‘紅醫精神’的鮮活注腳。隊員們不僅把專業的健康服務精準送到了邊疆最末梢,實實在在回應了部分群眾的健康期盼,更在服務社會的熔爐里錘煉了醫德、精進了醫術。這堂行走在邊疆大地上的‘大思政課’,讓同學們真切悟透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深刻內涵,也讓那份沉甸甸的家國情懷在心中扎得更深、長得更茂。”
隊員們在實踐中深受觸動與激勵,隊員商喆熙動情表示:“邊疆基層的點滴見聞、心底涌動的萬千感悟,尤其是那份服務奉獻的赤誠與擔當,都將化為我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未來定當精進醫術、涵養醫德,不負這份成長與囑托。”這份初心與使命更將成為團隊前行的坐標——未來,他們將繼續以青春之名,為守護邊疆人民的生命健康矢志不渝,用智慧與汗水為祖國東北邊陲的健康防線添磚加瓦,讓青春的力量在奉獻中綻放更熾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