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學院“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共話需求謀合作,攜手服務促成長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關愛兒童成長、守護兒童心靈,既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亦是我們肩負的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為兒童營造安全、溫暖、充滿關愛與希望的成長環境,讓每一顆純真的童心都能得到呵護,每一個夢想都能生根發芽,是我們共同的追求與期盼。
巢湖學院“我是小小實驗郎”志愿服務隊在宿州市三八街道港利社區開展系列科普與關愛活動后,與社區團支部書記陳子璇及社區工作人員召開專題座談會。雙方圍繞社區服務需求、活動成效反饋及未來合作規劃等議題深入交流,為后續長效服務社區奠定堅實基礎。
座談會伊始,三下鄉團隊負責人首先對港利社區的支持表示感謝,并詳細匯報了前期生態瓶制作、細胞器粘土科普、香蕉DNA提取實驗等活動的開展情況。團隊成員結合活動記錄,分享了孩子們在科學實驗中的積極表現,以及在垃圾分類、留守兒童調研中發現的社區需求。
社區團支部書記陳子璇對團隊的工作給予高度肯定:“你們的活動既專業又貼心,每次都能精準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不僅豐富了社區的文化生活,更讓科學知識和環保理念在孩子們心中扎根。”她結合社區實際情況,詳細介紹了港利社區的人口結構、兒童數量及現有服務資源,重點提及留守兒童關愛、青少年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工作難點。社區工作人員也補充道,希望能有更多常態化的互動活動,幫助社區青少年培養興趣愛好、提升綜合素養。
在自由交流環節,雙方就后續合作方向展開熱烈討論。針對社區提出的需求,團隊結合專業優勢,提出了“科普課堂月月行”“童心關愛計劃”等系列活動構想,計劃通過定期開展科學實驗課、心理輔導小組、環保實踐活動等形式,為社區青少年提供持續服務。陳子璇書記對此表示贊同,并提出可依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活動提供場地支持和宣傳協助,同時發動社區志愿者共同參與,形成服務合力。
經過深入溝通,雙方初步達成三項共識:一是建立定期溝通機制,每季度召開一次對接會,及時反饋需求與活動進展;二是打造“社區+高校”合作項目,結合重要節點開展主題活動;三是共同收集整理活動成果,形成可推廣的社區服務經驗。
此次座談會不僅是對前期活動的總結復盤,更是一次精準對接社區需求的務實之舉。三下鄉團隊用傾聽與交流架起了服務基層的橋梁,而社區的積極回應則為后續活動指明了方向。正如陳子璇書記所說:“唯有深入了解需求、緊密攜手合作,才能讓服務真正走進群眾心里。”未來,隨著合作的逐步落地,港利社區的青少年將迎來更多充滿溫度與知識的成長陪伴。
作者:王煦然 來源:巢湖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