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興新職業技術學院城市建設與管理學院“扎根紅土,胡楊賦能”實踐團,懷揣教育初心,跨越戈壁綠洲,抵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六團中學,與正值“七彩假期”的孩子們共赴一場知識與溫暖的相約之旅。

活動首站,實踐團成員化身“語言小導師”,以“趣味普通話課堂”拉開序幕。“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繞口令挑戰中,孩子們興趣盎然,爭先恐后地展示著自己的普通話水平。實踐團成員耐心糾正發音,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引導孩子們感受普通話的魅力,課堂上歡聲笑語不斷,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升了普通話表達能力。實踐團成員還結合自身成長經歷,講述普通話在求學、交流中的重要性:“學好普通話,不僅能讓我們走得更遠,更能把新疆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激勵孩子們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用標準的普通話架起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隨后,一段精心制作的民族團結主題視頻開始播放,課堂氛圍瞬間轉向溫暖與感動。實踐團指導老師劉明陽說道:“我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視頻中展示了各民族同胞和諧相處、共同奮斗的美好畫面,深深觸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孩子們的眼中閃爍著光芒,他們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深刻內涵有了更加透徹的理解。同時,團隊成員與小朋友們分組結對,通過普通話推廣與趣味游戲、互動問答、情景模擬等多種活動相結合,開展了“反方向指令”“你畫我猜”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提升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的重要性。通過這些互動,實踐團成員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彼此間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最后,活動到了尾聲。孩子們圍在實踐團成員身邊,“姐姐,你們明天還會來嗎?”“我們還能一起做游戲嗎?”一句句追問,讓實踐團成員眼眶發熱。“我們一定會再來!”實踐團成員楊孝義蹲下身,與孩子們拉鉤約定。此次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心靈的對話。正如實踐團指導老師王崢所說:“孩子們眼中的光,是對未來的期待,更是民族團結的種子在發芽。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做胡楊精神的傳播者,讓青春在邊疆教育的沃土上綻放。”
